怎樣使一窩螞蟻發生亂動(1 / 3)

怎樣使一窩螞蟻發生亂動

一個小男孩在生物課得知:螞蟻之間主要是通過氣味來聯係的。當一窩螞蟻的某一隻死了時,其他螞蟻就會把它的屍體搬到公墓去。

於是他有了如下試驗:

先找到螞蟻公墓,在那裏收集了一些被太陽曬幹了的死螞蟻,然後把它們揉搓成粉末,將這些粉末裝入一個噴射器裏,再噴射到正在蟻穴口踱來踱去的“衛兵”身上。

等不了幾分鍾,洞穴裏的螞蟻傾巢而出,撲向衛兵,要把它們拖到公墓去。衛兵們當然不幹,奮力反抗。但是洞穴裏的螞蟻源源不斷地爬出來,越來越多的螞蟻向衛兵撲過去,撲過去。這真是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混戰,一場動亂就這樣被掀起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動亂呢?

原來,把死螞蟻的粉末噴灑到衛兵們身上,就會讓它們染上死螞蟻的氣味。而螞蟻王國的法律規定,凡是身上帶有這種氣味的螞蟻,說明它已死亡,必須把它送往公墓。它不是在動嗎?可那能說明什麼問題?螞蟻自有螞蟻的理,既然它身上有死螞蟻的氣味,它就隻能是一隻死螞蟻!

雙方爭吵著,搏鬥著。

“哎!我並沒有死呀!”衛兵叫道,“你瞧!我的腳還在動,我的觸須也在動,我還能咬呢!”

“很遺憾,親愛的朋友,你帶有死螞蟻的氣味,這就說明你已經死了,不折不扣地死了。乖乖地去公墓吧!”

感悟心語

以上不過是一個小男孩的惡作劇,相信死螞蟻的氣味很快就會消散,衛兵們也就會很快得到“昭雪”,一切都將會恢複正常。

螞蟻的生理機製決定了它的愚不可及。

但想想,人不也常常犯這樣的錯誤嗎?

一位哲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思想,即使是假的,也可以影響我們,隻要我們相信它是真的。

是的,在一個人群中製造混亂,原來也是這麼簡單。

保住嘴唇

一個美麗的女孩子,鄭重地立下了一個誓言:這輩子絕不與自己不愛的男人接吻。否則,就把自己的嘴唇割掉。

有一個男孩子愛上了她,但是她卻弄不清自己是不是愛他。有一天,小夥子趁她不備,大膽地吻了她的嘴唇。這件事使她惶惑又痛苦,因為她現在麵臨著要不要遵守誓言割掉嘴唇的嚴重選擇。

於是,她決定去請教一位學界的老者。聽了她的問題,老人凝目作沉思狀,片刻之後,老者告知她:不必驚慌!一切都取決於關於她對“愛”這個詞的正確認識和定義。

“那麼,愛的定義應當是什麼呢?”她迷惑地問。

老者略作沉吟,答:

“在他嘴唇接觸你的瞬間,你感到快活麼?”

她猶豫了一下,但不能不承認:

“是的,我似乎是快活的,不過”

“別急,別急,”老者說,“那麼我們就可以這樣來給愛下一個定義:凡與之發生吻的動作時,能使我感到快活者,就是令我有愛產生的人,因而我不必為此舉動割掉嘴唇。”

“但是,也許我並不是真的感覺快活,而隻不過是沒有十分感到厭惡罷了。”小姑娘說。

“啊,那不要緊。我們就可下一個新定義:凡與我接吻至少不曾使我感到厭惡的人,就是我對他有某種愛的人。”

“但是,假如我在接吻後又有點後悔呢?”小姑娘有些猶豫地又問。

“後悔?後悔難道比嘴唇還重要麼?”充滿智慧的老者反問道。

“啊,我覺悟了!真該謝謝您,您把我的嘴唇保住了。”小姑娘滿意地走了。

不久,又有一個小夥子追求她,但是,她卻非常討厭他。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一天,小夥子強行吻了她一次。她很憤怒,狠狠地抽了那壞小子一個嘴巴。但是抽完就沒事了,她一點不用為自己的嘴唇擔憂。因為她已經從老者那裏學到了足夠的智慧。

感悟心語

如果不能改變結果,就改變遊戲規則,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擺脫困境的。

保護弱小者

“碰到危險就把腦袋埋到沙堆裏”,這是人們指責膽小鬼常用的一句話,即所謂的“鴕鳥政策”。在這個諺語裏,正確的成分到底有多少?當一頭獅子向這種非洲巨鳥迫近,企圖捕食它的時候,它是否因為不想看見這頭獅子而真把腦袋埋到沙堆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