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小包拯認過父母,老夫人為兒子取名三黑,又讓包拯改稱包山夫婦為兄嫂。

然而,隻有六歲的包拯,卻在父母的麵前,鄭重地走到大嫂跟前,雙膝跪地說:“我雖然有了父母,但你仍然是我的‘嫂娘’,你對我的養育之恩,我將永世不忘!”

後來,包拯和王氏雖然以叔嫂相稱,可包拯長大後一直對王氏像母親一樣侍奉,像對母親一樣尊重。

包拯自從壽誕認母之後,周氏決定讓包拯繼續留在王氏身邊。這是因為,周氏感到他和王氏雖為叔嫂關係,但一直母子相稱,情深意厚,不忍讓他回到自己身邊而冷落了王氏;另一方麵,感到包拯在王氏身邊幾年,如此知書達理,俱為王氏之功,為了使兒子盡快成才,也應該把他留在王氏身邊。包山夫婦幾年來也深感三弟聰明機警,非一般兒童可比,也是不願分離,如今聽母親一說,異常高興,便痛快地答應了。從此,包山夫婦對包拯教導更加盡心。

有一天,王氏把包拯和兒子包勉一起叫到跟前,想測驗一下他們將來的誌向,於是問道:

“你們說說看,長大以後想做什麼事呢?”

包勉搶先回答說:“我想繼承父親的家業,把它發揚光大,使包家成為全縣第一富豪!”

包山插話說:“做富豪可以,但必須像你祖父那樣,靠勞動致富,而且還要樂善好施,安分守己,切不可做出危害鄉親們的事來。”

包勉本以為自己的誌向肯定能受到父母的誇獎,沒想到卻引來一通說教,很是掃興,心中雖然不快,但也隻能點頭稱是。

王氏見包拯低頭不語,便問他說:“三弟將來想做什麼事呢?”

包拯回答:“我要讀書做官!”

包山聽三弟這樣回答,眼睛一亮,插話問道:“想做什麼樣的官呢?”

包拯慷慨回答:“我要做漢朝龔遂、唐朝狄仁傑那樣的官,維護正義,除暴安良。”

包山夫婦聽後,更感三弟出語不凡,胸懷大誌,甚是滿意地相對而笑。

王氏又進一步說道:“龔遂、狄仁傑的確是受人稱頌的清官,可他們有破案的才能,你有嗎?”

這一問,倒引起了包拯的興致,順口答道:“破案有什麼難的?我可以呀!隻要善於動腦,肯於鑽研,沒有破不了的案子。”

王氏聽後,靈機一動,然後笑著說:“那好,如今嫂嫂正有一個案子,你能破嗎?”

包拯說:“嫂嫂請講,有什麼破不了的案子,盡管說來,我幫你破了就是!”

接著,王氏令家人在村中找來十個年齡不相上下的孩子,拿出十個煮熟的雞蛋,暗中先讓其中的一個孩子吃掉一個,然後對包拯說:“我本來煮了十個雞蛋,想分給他們每人一個,不想一眼沒看到,竟讓他們偷吃了一個。你破破這個案子,他們十個人中是誰偷吃了雞蛋呢?”

包拯聽後,望著站在那裏的十個孩童,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於是笑著對嫂嫂說:“請嫂嫂命人端十碗水來。”

王氏照辦了。然後,包拯在每個人麵前放上一碗水,讓他們每人喝水漱漱口,再吐到碗內。十個孩童也照辦了。

包拯對他們漱過口的水挨個查看,發現第五個碗中有蛋黃和蛋清碎屑出現,也不言語,待全部查看完畢,才當場把第五個孩童叫出說:“我已斷定,嫂嫂丟的那個雞蛋是他吃了。”

眾人聽後,無不驚得目瞪口呆。有的說包拯能掐會算,有的說包拯未卜先知,還有的說包拯會相麵。

最後,還是王氏問道:“三弟,給大家說說看,你是怎樣破這個案子的?”

包拯笑道:“事情很簡單,因為他剛剛吃過雞蛋,牙縫中必然留有痕跡,特別是蛋黃,最易沾牙縫,所以用水一漱口,就掉出來了!”

包山夫婦一聽,更加感到包拯的確不是凡人,將來肯定大有作為,從此對他更加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