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愛國
車臣默爾根哈屯——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清朝乾隆皇帝給當時我國一個少數民族婦女的榮譽封號,意思是“聰明賢淑的王妃”(突厥語和蒙語的混合語)。得到這個封號的,是新疆準噶爾部貴族達什達瓦的妻子,她是一個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巾幗英雄,為加強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可惜的是,她的真實姓名沒有流傳下來。
清代前期,準噶爾部貴族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等相繼稱汗(汗,可汗的簡稱,古代我國北部一些少數民族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征服了厄魯特和維吾爾族各部,獨霸一方,割據著我國新疆地區,嚴重地威脅著祖國的統一。毗鄰的沙俄帝國,一直想侵占吞並我國北方地區。他們一麵在我國西北邊疆強行建造據點和軍事要塞,蠶食我國準噶爾部的地域,而且陰謀策動準噶爾部一小撮有賣國求榮之心的上層分子,妄圖製造叛亂,把新疆的大片土地從我國版圖上分裂出去,使新疆人民淪為亡國奴。清朝的中央政府覺察到這種危險動向,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康熙、雍正年間曾多次對準噶爾部用兵,力圖平息叛亂、製止分裂,但收效不大。
1745年(清乾隆十年),噶爾丹策零去世,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為爭奪汗位互相殘殺。達什達瓦是部落首領,對噶爾丹策零的兒子達爾紮稱汗不滿,想支持達爾紮的弟弟策妄達什稱汗,但未成功。達爾紮自己稱汗後,一方麵對達什達瓦不支持自己懷有仇恨,一方麵又怕達什達瓦再支持別人、威脅自己的統治,因為達什達瓦威望高,對準噶爾上層很有影響。於是,達爾紮施展陰謀手段殺害了達什達瓦。為了徹底消滅達什達瓦的勢力,達爾紮還采取分散達什達瓦剩餘勢力的辦法,迫使不願分裂的達什達瓦的部將薩賴爾率領一千餘戶投奔了清朝中央政府,餘下的人馬由達什達瓦的妻子車臣默爾根哈屯率領。為了斬草除根,他還要消滅車臣默爾根哈屯的力量。但達爾紮還沒有來得及下手,自己就被達瓦齊奪了汗位。達瓦齊也是野心勃勃,逼迫車臣默爾根哈屯服從他,並殺了達什達瓦的兒子。在這關鍵時刻,車臣默爾根哈屯從民族大義和祖國統一出發,毅然反對達瓦齊等人的分裂活動,決定投奔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年(1755)二月,清朝中央政府分兩路出兵伊犁,要消滅達瓦齊的叛亂勢力。北路軍以班第為定北將軍、阿睦爾撒納為副將;西路軍以永常為定西將軍、原達什達瓦部將薩賴爾為副將。五月,清軍平定了伊犁,車臣默爾根哈屯立即率眾歸附了清軍。但是,北路軍副將阿睦爾撒納心圖不軌,想借助清軍力量擊敗達瓦齊後,自立為汗,重新割據新疆。車臣默爾根哈屯是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為了拉攏她的勢力,進而吞並她的勢力,阿睦爾撒納向車臣默爾根哈屯提出娶她的女兒為妻,她感到此事蹊蹺,十分警惕,立即報告了清軍統帥班第,班第馬上密報清朝乾隆皇帝。清中央政府命令班第密加防範,使阿睦爾撒納的分裂陰謀沒有得逞。阿睦爾撒納見此計失敗,又想讓他的外甥沙津巴圖以“管領達什達瓦戶口”為理由,來控製吞並車臣默爾根哈屯的勢力。清朝中央政府立即采取新的對策,任命了達什達瓦部的大臣、總管等官員,作為遊牧部落集中管理,並給車臣默爾根哈屯一部分牛馬,作為贍養生活之用,不讓阿睦爾撒納插手達什達瓦部的事務。這樣一來,達什達瓦部的實際權力仍在車臣默爾根哈屯手中。這年秋天,清軍平定達瓦齊叛亂後大批內撤,隻留班第、鄂容安帶著五百兵士留守伊犁。阿睦爾撒納見班第兵力單薄,乘機包圍殲滅了留守伊犁的清軍,重舉叛旗。車臣默爾根哈屯不改初衷,拒不歸順阿睦爾撒納;為避其鋒芒,帶領部落向別處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