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黃巾之亂大將臨(2 / 2)

那李肅沒找到蟋蟀,回到桌位上,身子向龐統側傾,小聲道:“你笑什麼,我可是飽讀詩書的。這些讀來讀去的沒意思,以後我定要做大事。”

龐統裝得很恭敬地點頭,道:“日後李大哥有所成,別忘了小弟。”

李肅一本正經地坐直身子,道:“那當然。”

龐統雖是覺得這人不踏實,不過他在堂也大多心神遊離,有時更是放一本書在桌下看。好幾次都被黃維給發覺了,隻是當堂不好講他。後來,他發覺龐統看得都是他書架上那些不常用的《孫子兵法》、《三韜》、《六略》,就覺的這孩子的有趣。一次,龐統把一本《六略》放回了架子上,黃維正在一旁的桌邊品茶,便問:“士元酷愛這些兵法?”

龐統隨口道:“嗯,生在這亂世,不曉得兵法怎麼行。”

黃維訝然道:“何為亂世?”

龐統心知失語,便解釋道:“我看現在老百姓日子也不好過,那朝廷也不管我們死活,如果有人要造反怎麼辦?我正好學點兵法,今後可以保護縣城裏的老百姓。”

黃維聽了忙點頭,感慨道:“好,好!小小年紀已有悲天憫人之心,若是你喜歡這些書,盡管去看。”

他如此一說,龐統得了個自在,今後也不用去那私塾聽什麼課,他一個人研究如何開創偉業。他憑自己的記憶把三國時期的那些名將全部羅列出來,標注好所在郡縣位置。對於那些有名的,譬如關羽、張飛、趙雲、典韋、許褚、太史慈、諸葛亮、周瑜、徐庶、郭嘉之類的猛將、智將,他在一旁標注了五角星記號,作為優先考慮。不過他心想:“按照縣衙的戶籍簿上登記的情況,我現在也就十歲,誰會來聽我談大業,而且大部分還沒出道呢。現在也就中平元年七月,看來要等一段時間了。”

一個月後,黃巾起義爆發,城門張掛告示。龐統聽聞後前去,人群如海,根本無法上前,唯有硬低下身在大人間穿梭,到了最前方,抬頭看到告示上寫著:“中平元年八月,賊頭張角領黃巾賊,於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作亂,禍害天下。漢朝子民,謹防黃巾賊蠱惑,見賊傳播亂言,煽動不法,告於官府者,賞錢千銖。”

龐統心想:“劉備、關羽、張飛該是桃園結義了,我這年紀是收不了這幾人的。劉備本身就是漢室宗親,隻會救垂死的大漢,死腦筋一個。關羽和張飛該是沒戲了,兩個人對劉備是忠心耿耿,還要同日死的那種……不過這台大戲總算拉開了帷幕。”他自言自語道:“大漢朝啊大漢朝,黃巾之亂乃毀朝先兆。”

豈料這話被人給聽見了,那少年一把將龐統拉出了人群。龐統心中恐懼,可是這少年力氣大,他反抗不得,被拉到了沒人的牆角邊。龐統驚詫不已,心知自己失語,若拉到官府,便是要連累黃維的,急忙道:“你要幹嘛!”

少年道:“此地無人,你說給我聽聽,你這大膽的話從何而來,是哪戶人家的孩子!”

龐統忙答道:“我沒說什麼,你休要賴我。”

少年輕蔑地搖了搖頭,道:“我本以為你是有識之才,豈料也是這番怕死。”

龐統皺眉道:“既然你這麼說,我倒要聽聽你有何等見地。心想:“看似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怕你不成。”

少年笑道:“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我無高深學識,卻有一身膽氣。我姓呂,名布,字奉先,師從袁魁,刀槍劍戟弓樣樣精通。他日若能馳騁沙場,為國效力,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不說便好,說了卻讓龐統驚出一身汗,他細細一算,又想起那私塾的少年,恍然大悟。李肅與呂布是同鄉,五原郡人。原來那少年竟是今後篡權惡臣手下的李肅,而眼前人卻是勇冠三國的呂布。不僅如此,史書上說這呂布還是三姓家奴,見利忘義,終因聽婦人之言而亡。這般人士,怎可真言相談。龐統慌忙道:“我見你臂膀結實,果然是習武之人。想必武藝精湛?”

呂布怒視道:“你這小兒,少扯開話。我十二歲,卻也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以為你是書香門第之人,懂局勢造化,誰料卻這般膽小。”

他說完便走,頭也不回。龐統猛地鬆了口氣,整個人差點癱倒了。他心想:“這號人少惹為妙,我也看不上。我所要選的人可都是賢德忠義之輩。”

從此之後,凡是到私塾,龐統與那李肅話便不多,總覺得此人言行乖張。這是看了史書後,先入為主了。可時日一長,卻又覺得僅是個頑皮之人,並未有哪般可惡,戒備心逐漸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