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與富人

——財富和享受從前,有個懶惰的漁夫很少下海打魚,卻整天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有個富人走過來對他說:“你怎麼能在這裏曬太陽,你現在年紀輕輕的應該努力幹活啊。”富人的語氣裏充滿了責問,在他看來,隻有富有的人才真正有資格在這裏享受藍天、白雲、大海和陽光。

漁夫問:“幹活有什麼用呢?”漁夫對富人的責問充滿了疑問,都是在這裏曬太陽,難道還有區別嗎?

富人說:“幹活就會有一點積蓄。”等老了幹不動活的時候,生活就不用發愁了。

漁夫問:“有積蓄又有什麼用呢?”

富人說:“有了一點積蓄,你就能進行投資;隻要努力工作,細心管理你的投資,加上運氣好的話,一二十年後,你就能變成一個富人了。”

漁夫又問:“成為富人有什麼用呢?”

富人說:“成了富人就可以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不用為以後的生計發愁了。”

漁夫問富人:“你看我現在在幹嗎?”

富人不再說話了。他盤坐在地上,開始享用隨身帶來的食物。他招呼漁夫一起享用。漁夫舉起一塊三明治,說:“其實,我們的三明治是一樣的。”然後漁夫又繼續曬自己的太陽。

三年之後,富人又一次來到海灘上曬太陽,他又看到了他的漁夫朋友,隻是這次富人已經認不出他就是當年的那個漁翁了。

漁夫認出了這是三年前見的朋友,就起身鞠了一個躬,上前打了招呼。這時,富人才認出了這就是當年的那位漁夫,富人還是和上次一樣拿出食物給朋友一起分享。

富人問:“這兩年出海還好吧。”

漁夫說:“我現在已經不打魚了,漁船也賣了。”說完這些話,漁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自己的頭。

看著漁夫的模樣,富人也不再問了,因為他已經看出這個吃得飽飽的躺著曬太陽的人已經不是那個漁夫了,而是一個乞丐。

漁夫之所以淪為乞丐,因為他的觀念就是乞丐的觀念——享受第一,勞動隻是為了生存。富人之所以更富有,因為他的觀念決定了他會是富人——年輕的時候就要努力地勞動積攢財富,老的時候才可以安然無憂地享受生活。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將來富有,從小就要教他們成為富人的觀念,讓他們知道隻有在年輕的時候,憑借自己的勞動積攢起足夠的財富,年老的時候才能享受。更為重要的是,父母要明白,在孩子身上,窮和富最開始就是體現在他們的觀念的差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