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不用於妥協
一家大公司對建築設計方案不滿,要求改變一些細節。而在設計師看來,這些改變會影響整座建築的審美取向。
公司是買主,對設計方案的評判直接關係到設計師的薪酬,但這個設計師竟然堅持己見,不改變。公司很惱火,威脅他:“如果不改變,我們有權終止合同!”設計師說:“我寧願帶著自己的才華回家睡覺,也不會將平庸的思想安插進我的設計藍圖……”
這個設計師叫貝聿銘。在他馳名世界後,曾為北京香山一處建築做規劃設計。但是,施工者並沒有嚴格按貝聿銘的藍圖去做,而將建築大門前的小廣場按自己的“感覺”另行安排。當貝聿銘發現時,已經晚了,他痛心疾首,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那兒去。至今,那座建築也沒有因設計師是貝聿銘而輝煌,因為它不像是大師的作品。
國內建築業一位資深人士說:“我們有很多優秀設計師,為了掙錢而不得不屈從於別人的要求,這些年雖然城市裏大興土木,卻鮮見真正的建築‘作品’,也無法造就貝聿銘那樣的建築大師。”
這使我想起了一生為債務所困的巴爾紮克。為了使自己的作品臻於完美,巴爾紮克總是不斷地修改小說。一次,在小說付印前一刻,他還要求出版商等一等,說某些地方得改動。出版商不願意,因為這樣會增加他的成本。巴爾紮克堅決要修改,出版商惱了:“如果你願意損失稿酬的話,你就可以改!”巴爾紮克毫不猶豫地放棄了一半稿酬……
貝聿銘的建築藝術風格因為有鮮明個性色彩而被世界認可,巴爾紮克則以批判現實主義的大名屹立在世界文豪之林。雖然時代不同,行當各異,但兩人卻有一個共同點:不為妥協於外界而抹殺自己的才華——這也可能是他們的成功之本吧?
有些人,遲遲不能成功,並不是因為沒有出眾的才華,也不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機會,而是因為他對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很容易被別人左右,而無法堅持自己作出的正確判斷,於是便與成功失之交臂。
(張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