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梅花茶(1 / 2)

沈承宇那頭雖然是心生疑惑想要對蕭遠和沈采薇的關係試探一二,但蕭遠畢竟地位尊貴特殊,為著名聲也不好多與外臣往來。樂文小說|他左思右想之間,隻得多尋些機會進宮幾次。好的他畢竟是一部侍郎又端出一副為國事著想的模樣,雖來的頻繁了些,但旁的人倒也沒太注意。

不過,這樣一來不免就撞到了旁人的眼裏。比如,長平公主。

長平公主平生最厭惡的就是蕭遠。於她而言,自己、先太子和父皇母後才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偏偏蕭遠這個外來的忽然插了進來,地位竟隱隱的淩駕於她這個嫡公主之上。明明不過是個王府庶子,現今不僅搬進了宮裏還接掌了一部分的政務,她每每想起都是暗恨不已。

故而,她稍稍閑了就想著法兒去蕭遠那兒給蕭遠添堵。她這樣莽莽撞撞的來去,偶有不巧,便正好碰上了沈承宇。

沈承宇到底是外臣,哪裏敢多看,自是小心翼翼的依禮退開,等長平公主過去了才起身回去。

長平公主蹙眉想了想,便側頭問了左右一句:“這人是誰啊?這些日子倒好似常見?”這樣一想,心裏便已經有了幾分不喜:這人生得人模人樣的,看行事卻是個諂媚之徒——先太子這才剛去不久,他就這般巴巴得往向蕭遠這裏獻殷勤,真真是惹人厭。

左右尋人問了幾句,很快便應聲道:“是吏部的沈侍郎,想來是有國事要和榮郡王商議吧。”

長平公主本也不過隨口一問,聽到“沈侍郎”三字忽而想起了一點兒舊事,於是便又追著問了一句道:“他家是不是有個女兒,在鬆江長大的?”

這問題倒是難倒邊上的宮人了,好一會兒都沒人應聲。

前些年重陽節的時候,母後和父皇就打算著給她選幾個伴讀。依著父皇的意思:正好選幾個世家千金進來給皇後調/教一二也好送去蕭遠那裏做個側妃什麼的,既有利子嗣也能安撫一下蕭遠的情緒。她心裏頭本就不太情願,鬧了幾回,那事也不知怎地就不了了之了。不過,那時候她也隱隱的聽過一耳朵:蕭遠少時在鬆江呆過一段時間,和沈家的幾個姑娘處的不錯。父皇當時就是想要把沈家二姑娘許給蕭遠做側妃。隻是後來先太子病重又聽聞沈家姑娘已經訂了親,這才沒有了下文。

長平公主這樣一想,麵上便不由得顯出幾分古怪神情來:“你先去打聽一下,遲些再來回我。”她話聲落下,心裏接連轉過了許多念頭,還沒等宮人回話就連忙轉口道,“等等,不用打聽了,我自個兒去瞧瞧......”

蕭遠從來就是個清心寡欲的木頭人,母後送的那些千嬌百媚的宮女他看不上,鄭家那幾個容貌出眾的姑娘他正眼也不願看,後來不知怎的選了個鄉下來的。她背地裏笑話了好久,現在想來:說不得,他那心裏頭還真記掛著人呢。

長平公主自小長在帝後恩愛的氛圍裏,耳濡目染之下倒也對所謂的情意頗是相信。她越想越覺得其中有事,恨不得立刻就去沈家瞧一瞧、問一問,若是對方真是蕭遠喜歡的.......那就怪不得她辣手了。

那宮人嚇得白了臉:“公主,萬萬不可......您千金之軀,這樣的時候,怎好輕易出宮?”

長平公主素得皇帝寵愛,活潑愛嬌,甚是喜歡外頭熱鬧的景致,便纏著皇帝要了出宮的令牌,好方便出入。好在上頭皇後壓著,邊上的人伺候得當,加上長平公主左右也沒什麼地方好去,至多在鄭家或是哪裏轉一轉,這麼些年倒也沒有出過什麼事。結果,去年太子病逝的時候,長平公主因為偷偷跑出宮沒能趕回來,倒是叫皇帝生了好大一場氣。所以,這一年下來,她也收斂了許多,沒再出宮了。

宮人心中把那勾起長平公主念頭的沈承宇罵了個千百遍,問候了他的祖祖輩輩,口上卻還是溫聲勸道:“公主不是答應了陛下,晚間要陪陛下和皇後用膳的嗎?”

其實,那宮人倒是很想說一句:公主你年紀大了,不好再往外跑了。再說,上回你哭著喊著求皇帝原諒的教訓難道已經忘了麼?隻是,給她一百個膽子她也不敢在長平公主麵前說這樣的話,隻能委婉的提起皇帝的皇後,叫她心裏有些顧忌。

長平公主卻是個不管不顧的性子,要不然也不會單單纏著蕭遠胡鬧生事——換個明理懂事的,哪怕拉不下麵子去交好對方也會不去招惹。她隨意的擺擺手:“我就去瞧瞧人而已,用不了多少時間,晚膳的時候一定回來。”

宮人噎了噎,一時沒了聲音。

長平公主冷笑了一下,把手背在後麵,微微的揚起下巴,冷然道:“怎麼,現今我竟是差遣不了你們了?”

“奴婢不敢......”她身邊的宮人跪了一地,以首伏地,隻得無奈的應了下來,“奴婢等馬上就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