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幕改畫
唐朝時候,有一天,都城長安的章敬寺前,人群熙攘,熱鬧非凡。大夥兒圍著一幅壁畫的草圖,評頭品足,議論紛紛,有的讚揚它的妙處,有的指摘它的缺陷。
人們都隻顧看畫,誰也沒有注意到人群中有一個人舉止與眾不同,他不看畫,卻在側耳細心傾聽各種議論。這個人就是壁畫的作者,名叫周,字景玄,是唐代著名的畫家。
當時,唐德宗命他畫章敬寺的壁畫,他接受任務後,苦苦琢磨,精心構思,有時甚至睡夢中都還在念叨著如何作畫。畫好草圖後,本可一氣嗬成,但周沒有這樣做。他想,輕率從事,草草求成,是決不能取得突出成就的,於是,就想了個巧妙的辦法:揭去遮在畫上的帳幕,讓眾人批評。因章敬寺與長安的東門緊緊相接,是各界人士的出入要道,所以周的畫就廣泛征求了群眾的意見。他按照這些意見,認真修改,畫稿越改越好,一個月之後,誰也挑不出毛病了,他才最後定稿。畫成之後,觀眾讚不絕口,評為第一流的佳作。
由於周勤奮刻苦,又善於吸取群眾的智慧,他的藝術造詣越來越深,終於超過了當時聞名遐邇的繪畫大師韓幹。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郭子儀的女婿趙縱請韓幹為他畫像,大夥兒都說畫得不錯;後來又請周畫了一張。因為兩位作者都是名畫師,郭子儀就把這兩幅畫都掛在房間裏,反複比較,分不出高下。正好趙縱的妻子回娘家省親來了,郭子儀便指著畫問道:“這上麵畫的是誰?”
“趙郎。”
“哪一張最像?”
“兩張都像,不過掛在後麵的那張更好,因為前麵的那張隻畫了趙郎的外貌,而後麵的那張進一步畫出了趙郎的性情和談笑的風度。”
郭子儀大喜道:“今天總算分清二者的高下了!”這後麵的一幅,就是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