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語驚人
杜甫,字子美。他出生在鞏縣(今河南鞏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晉代的著名學者、軍事家杜預是他的遠祖,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代的著名詩人。杜甫自幼聰慧勤學。他七歲時就能做詩,詠了一篇“鳳凰詩”,一鳴驚人。九歲的時候,就能揮動毛筆,把自己的得意詩作寫給大人們看。到了十四五歲,他一方麵像一個小牛犢那樣天真活潑,一天光爬樹也要爬十幾回,另一方麵,在當地詩人的聚會中,他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常客。年長的人把他稱作是當代的班固、揚雄。班、揚二人是漢代的著名作家,都有大部頭作品流傳於世。當時有一件使他終身難忘的事:他承前輩們的介紹,到過岐王的王府,在那裏有幸欣賞到了名震一時的歌唱家李龜年的演出。
杜甫20歲的時候,開始到四處遊曆,一邊欣賞祖國的大好山河,一邊做詩。杜甫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所做的詩一般都要經過多次修改。他自己曾立下誌願:“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下麵要講的這個故事,雖然主人公並不是杜甫,但是它從一個側麵卻反映了杜甫為了實現自己的誌願而做出的艱苦努力。
宋朝的京城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有個叫陳從易的人,做詩效法白居易,一次偶然得到了一個舊本子的《杜甫詩集》。由於年深日久,保管不善,詩集中脫落的字句較多,其中《送蔡都尉詩》有兩句為:“身輕一鳥□,槍急萬人呼”。“鳥”字後麵脫了一個字。陳從易把全詩看了好幾遍,仍然決定不了用什麼字去補才恰當。
有一天,幾個相好的朋友來看望陳從易。他們都是當地的詩人,經常與陳從易在一起寫詩論文。陳從易見了他們非常高興,馬上從書架上取出《杜甫詩集》放在桌上,翻開《送蔡都尉詩》讓大家看,接著說:“老杜這首詩讚美蔡希魯都尉的武藝高強,上句寫他善於縱跳的輕身功夫,下句講他的槍法出眾。但上句脫了一個字,不知是什麼字,我們每人各寫一個字來補,看哪個補得最恰當,怎麼樣?”
朋友們聽了,齊聲說好,於是人人把桌上的那首詩默念了幾遍,就各自分開。有的低頭沉思,有的撚須低吟,有的眼望窗外,有的來回踱步,每個人都想用一個最恰當的字來補,書房裏籠罩著嚴肅靜謐的氣氛。
不多時,一個年輕的詩人首先打破了寂靜。他用毛筆在掌心裏寫了個“疾”字,讓大家看:“怎麼樣?‘身輕一鳥疾’,像飛鳥一樣輕快迅速,不是把蔡都尉的縱跳功夫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嗎?”說完,把手一揚,臉上流露出一付洋洋得意的神色。
“不好!”一個中年詩人看見他那傲然自得的樣兒,當即給他撥了一潑冷水。
“不好?”年輕的詩人有點不服,轉身說道,“願聞老兄高見!”
中年詩人不慌不忙地說:“‘身輕一鳥疾,槍急萬人呼’,出句的‘疾’與對句的‘急’都是入聲字,讀音相近,意思也差不多,犯了雷同的毛病。”
年輕的詩人見他說得有理,雖然心頭有點不快,卻又找不出反駁的理由,就反問說:“你補的什麼字?”
中年詩人提筆在紙上寫了個字,大家一看,原來是個“度”字。
“身輕一鳥度,槍急萬人呼。”陳從易讀了一遍,搖搖頭說:“‘度’字不妥。《木蘭辭》有‘關山度若飛’之句,唐人詩也說‘春風不度玉門關’。‘度’字後麵往往有字承接,這裏用得沒有著落。另外‘度’字也顯不出身輕如鳥快如飛的特點。”
聽了陳從易的分析,大家都點頭稱是。這時,有的提出用“落”字,有的說“落”字不如“起”字好,有的又說還是用“下”字最恰當。大家經過一番推敲,覺得不論是“身輕一鳥落”、“身輕一鳥起”,還是“身輕一鳥下”,都隻是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結束,而蔡都尉的縱跳功夫,有起有落,動作敏捷,身手矯健,這些字都概括不了。討論了半天,仍然選不出一個恰當的字。陳從易隻好說以後再討論,朋友們也就紛紛告辭。
過後不久,陳從易又從舊書店買到一本比較完整的《杜甫詩集》,急忙拿回家中,翻開《送蔡都尉詩》一看,原來出句是“身輕一鳥過”。用“過”字來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像一隻鳥在詩人眼前飛過一樣,確是十分精當。陳從易反複咀嚼詩味,不由深深歎服。後來朋友們又來討論補字,陳從易便把新得到的本子給大家看,指著“身輕一鳥過”的詩句,感歎地說:“老杜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就是這一字之工,我們就不容易做到啊!”朋友們也都齊聲讚歎,佩服杜甫用字之工,為己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