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病求學
高士其(1905—1978),福建福州人。偉大的科普作家。曾擔任過中央文化部科學普及局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顧問及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委員,被推選為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8年病逝。
高士其4歲的時候,祖父就教他識字。祖父拿出《千字文》等兒童啟蒙書,把著他的手,一個字一個字教他。由於高士其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教育,以後逐漸養成了一絲不苟的良好作風。
1918年,高士其考取了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3歲的高士其,懷著強烈的求知欲,跋涉1000多公裏,來到北京。這千裏之行,使高士其看到了舊中國的現實:貧窮、落後、多災、多難……高士其心裏想:趕快到美國學會新科學,用新科學來拯救苦難的祖國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一進學校,高士其便天天處於緊張的學習之中。1925年,高士其終於畢業了。畢業時,高士其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他最喜歡化學,抱著“化學救國”的願望,被保送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化學係學習。
高士其在威斯康星大學學習了一年,成績超卓,於1926年夏轉入芝加哥大學化學係四年學習。
1927年暑假以後,高士其成為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的研究生,讀醫學博士的功課。第二年,他被芝加哥大學聘請為細菌學係試驗室助理。起初,高士其研究的課題是“食物毒細菌”。高士其對於科學,富有獻身精神。他為了研究食物毒細菌對人體究竟是怎樣危害的,竟然親自吞食了一種“BAertrycke”的病菌菌液。吞食以後,他做了仔細的記錄。他的老師和同學都為他擔心,同時又被他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所感動。
1928年暑假後,高士其回到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開始研究腦炎病毒。一天,高士其在實驗室打破了一隻裝有甲型腦炎病毒的瓶子,解剖患有甲型腦炎的豚鼠時,又不慎割破了手指。於是,甲型腦炎病毒鑽進了高士其的身體。
一天晚上,高士基正在圖書館裏看書,忽然眼睛不聽使喚了。他以為是眼病,到眼科大夫那兒去檢查,查不出病因來。後來,不僅眼病經常發作,而且每到下午,便昏昏欲睡。他的左耳變得聽不清聲音,有點聾了,脖子有點發硬,轉頭也很困難,就連手也有點發抖,腳也不大靈便了。他趕緊到校醫院檢查,一位神經科大夫經過診斷,認定他確實得了腦炎。他給高士其開了一張病情報告單,勸他馬上停學,回國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