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貓節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比利時西部的伊泊爾鎮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拋貓節,節日吸引了周邊國家的人,他們紛紛驅車前來共度慶典。

拋貓節起源於中古時期。據說,那時候鼠疫流行,人們為了止住鼠疫,就向老鼠求情,並把老鼠的天敵——大大小小的貓從高處拋下摔死,以討好老鼠,讓它們給人類留一條生路。後來,人們覺得貓死得冤枉,於是就把這一天定作拋貓節,紀念那些冤死的貓。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中世紀的時候,人們把貓當成擾亂安寧,引起大家煩躁或導致某種宗教犧牲的不祥之物加以撲殺。最初人們是用向空中拋貓的形式,來結束耶穌升天的儀式,自從1231年以後,人們往往在商業性的節日中登上高高的鍾樓向下拋貓,以慶祝經商順利,生意興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風俗的演變,如今已不再采用拋活貓的殘忍做法了,而是改用人工製成的長毛絨貓。

拋貓不僅是為了傳統的需要,也成為了一種文體活動。拋貓節當天,街頭巷尾、地上空中,到處都是貓的廣告;孩子們畫著貓臉在人群中嬉戲打鬧;商店裏賣的都是與貓有關的紀念品;在鎮中心廣場上,兩隻由小孩扮成的小黑貓被關在木籠裏,旁邊還有兩個全副古代裝束的武士。

拋貓節化裝遊行一般是在下午3點鍾開始。一隊穿著貓衣、戴著貓帽的貓鼓樂隊,敲著鼓樂緩步行進,幾十隻身穿緊身衣的小黑貓緊隨其後,他們時不時地把糖果拋向人群,引得孩子們跟在小貓後麵跑著、搶著、叫著,無比開心。後麵是排成方陣隊形的化裝遊行隊伍。人們載歌載舞,通過表演和模型向人們講述貓的曆史、傳統和故事。遊行隊伍中有一個象征著古埃及聖貓的巨大模型,那些身穿華麗服飾的達官顯貴們紛紛前往朝拜。

遊行結束後,人們湧向教堂鍾樓的廣場,一邊休息一邊等待新的節目。鍾聲在暮色中響起,人們不約而同地抬起頭,向鍾樓看去。在鍾樓三層的平台上,一個身穿紅白兩色服裝的小醜出現在那裏,手裏抱著纏有絲帶的黑色長毛絨貓玩具。人們懷著極大的希望,靜靜地等待著,祈盼能接住小醜拋下的貓玩具。有些孩子等得不耐煩了,便大聲高呼小醜的名字,讓他趕快把玩具貓扔下來。可小醜不理不睬,不慌不忙,在平台上悠然自得地來回走動著,時而向下麵招招手,時而向人群做個怪臉,時而還跳幾下舞。就在下麵的人等煩了、不注意的時候,小醜忽然向下拋出一隻貓玩具。人們朝著貓玩具的著落點蜂擁而上,搶到貓玩具的人興高采烈,手舞足蹈,但更多的人則高聲叫著,希望小醜趕快把下一隻貓玩具拋給自己。在約半個小時的時間裏,小醜拋出三十多隻貓玩具。這時,貓節達到了高潮,整個“貓城”都沉浸在興奮和狂歡之中。

後記

《激勵青少年的千萬個傳奇故事》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大圖書館、文史研究機構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文學專家與學者提出了大量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誠摯的謝意,同時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也為本書的出版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致謝。

本書的編選,參閱了一些報刊和著述。由於聯係上的困難,部分入選文章的作者(或譯者)未能取得聯係,謹致深深的歉意。敬請原作者(或譯者)見到本書後,及時與我們聯係,以便我們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並贈送樣書。

本書編委會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