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雷帝之謎

幽深宮廷中的冷酷少年

伊凡四世出生於1530年,3歲繼任為大公,由父親瓦西裏在世時授權的七領主政府協助掌管朝政事務。帝王年幼,重臣理政,幾個貴族集團為了權力而彼此仇視,手足相殘,刀兵相見,國無寧日,民不聊生。幼小的伊凡耳聞目睹了這一幕幕陰險狡詐、凶惡殘暴的鬥爭場麵。作為俄羅斯大公,伊凡雖然年幼,卻也享有極高的尊榮,群臣向他俯首,百姓向他致敬。然而他又似乎被陰謀所包圍,被刀光劍影籠罩,黑暗中有人向他射來如電的目光,有人向他伸出如劍的魔爪,讓他不寒而栗,防不勝防。這種尊榮而又險惡的環境鑄造了他獨特的性格,使他孤傲多疑,冷酷無情。他還在十幾歲時便施展淫威,命令禦狗官放狗將舒伊斯基的弟弟、自己的保護人安德烈舒伊斯基活活咬死,暴屍宮門示眾。

1547年,17歲的伊凡開始親政。當時封建統治階級內部,除領主階級以外,中小封建主都希望加強王權,以結束長期以來領主貴族爭權奪利的混亂局麵。伊凡深感權力對人的重要性,領悟到君主必須主宰一切的道理。他以古羅馬愷撒大帝為榜樣,為加強自己的地位,擺脫領主貴族的控製,於1547年1月16日由莫斯科大主教馬卡裏加冕,正式稱沙皇。

嗜殺成性的恐怖暴君

伊凡四世掌握了國家大權後,加強了沙皇和中央政府的權力。他實行特轄製,將全國土地分成兩部分,即特轄區和普通區。特轄區為土地富饒、商業繁榮的中部地區,區內大貴族的世襲領地、財產一律歸沙皇所有,凡未經沙皇批準在特轄區居住的貴族和領主,部必須遷到普通區,在那裏領有土地。他成立中小貴族組成的特轄軍團,采用一切恐怖手段對付反抗他的大貴族。伊凡四世還親率特轄軍團采取血洗行動,被殺死的大貴族數以千計。特轄製的推行,更進一步助長了伊凡四世的專橫暴戾。他變得越來越多疑,越來越凶暴,喜怒無常,隨心所欲,凡是與沙皇意見相左的人或是被懷疑對沙皇不忠的人,隨時都有可能被沙皇視為敵人而處以死刑。他一生數次娶妻,任意處死和廢黜皇後,就連伊凡太子的死去也有不少人認為是他親手所為。也正因此,伊凡又被稱為“伊凡雷帝”或“恐怖的伊凡”。

暴君的猝死之謎

晚年的伊凡四世經常生活在對假想陰謀的恐懼之中,以致眾叛親離,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1584年3月18日,伊凡四世在下棋時突然死去,結束了他專橫殘暴的一生。

在伊凡四世的一生中,留下了幾個謎團,一直讓世人迷惑不解。首先,是他的暴死之謎。他的猝死在當時俄國統治階級上層引起了種種猜疑和議論。為了平息這些議論,官方對此作了一個正式的說明。伊凡雷帝死後兩個月,他的兒子費多爾伊凡諾維奇繼位加冕,同時鄭重宣告伊凡雷帝完全是自然死亡。基於這一點,後來人們具體解釋認為:伊凡之所以暴死,主要因為心理壓力過大。由於連年戰爭,耗資驚人,國庫空虛,財政危機,使沙皇的威信下降。他執意建立直屬個人的沙皇特轄區,摧毀諸侯和大貴族的經濟力量,消除其政治作用,完全訴諸鎮壓和屠殺,以致怨聲載道,國內局勢動蕩不安。再加上疾病折磨、年老喪子的打擊,以致神誌恍惚。總之,伊凡雷帝身心皆已處在崩潰邊緣,隨時可能撒手歸西。

1963年,在修複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的阿爾罕格爾斯克大教堂時,人們打開了伊凡雷帝及其他一些人的陵墓,對雷帝的遺骸進行了部分化學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有大量的水銀分子存在。根據法醫的意見:不能完全排除用藥物一下子或是緩慢地毒殺他的可能性。據此,一位研究伊凡雷帝的專家首次對傳統看法提出異議,他認為沙皇是被人謀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