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曲》

德國是音樂史上最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鄉,誕生了不少音樂大師,給人類留下了許多很珍貴的文化財富。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卻出現了以希特勒為首的一小撮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他們累累罪行,人們至今記憶猶新,一旦提起,德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無不咬牙切齒。

在這一小撮劊子手中,有一個叫麥拉克的,是當時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司令官。此人生性凶殘,無惡不作,曾殘酷殺害過無數無辜囚犯。據說他在納粹中擔負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實驗用毒氣殺害囚犯。比如有一種殺法是:強令眾多女囚脫光衣服,把她們關入毒氣室,然後通過導管把鹽輸入室內。也許是鹽與室內某種化學物品發生化學作用之故,產生了毒氣。女囚在毒氣中痛苦掙紮之後,全部斃命。

然而,就是這條鱷魚,在毒殺婦女的同時,卻允許奧斯維辛集中營女子交響樂隊的存在,而且經常聽她們的演奏。當樂隊演奏德國音樂家舒曼的《夢幻曲》時,他竟然流下了眼淚。

為什麼這條鱷魚聽《夢幻曲》而落淚?這恐怕要由諳熟當時史實的心理學家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筆者認為:最大的可能是麥拉克故意以流淚向囚徒表示他也是個有修養有感情的人,企圖以此掩蓋他的冷酷和野蠻。

這是玩弄虛偽詭詐的伎倆。也有可能是《夢幻曲》的力量使他在聽音樂的瞬間暫時恢複了人性(人性是複雜的,不是非此即彼那麼簡單),的確因真情而落淚。但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都反襯出這是一首感情內涵極為豐富的佳作。舒曼的《夢幻曲》原以鋼琴曲的形式問世,後被編配成大提琴獨奏曲、無伴奏合唱和管弦樂等等。人們百奏不煩,百聽不厭,確是舉世聞名之音樂珍品。

《夢幻曲》是德國著名音樂家羅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56)的作品。

舒曼的《夢幻曲》,是世界著名鋼琴作品中篇幅最小的鋼琴曲。全曲僅有一個主題,不計反複,總共才4個樂句。然而,舒曼以他天才的樂思和高超的作曲技巧,將這首小曲寫得非常動聽、極具色彩又耐人尋味,因而特別受到人們的青睞。《夢幻曲》F大調,是舒曼的鋼琴組曲《童年回憶》中的第七首。《童年回憶》作於1838年,作品15號,此組曲共有短曲13首,每首都加有標題,其中《夢幻曲》最為人們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