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為母畫像

顧愷之是魏晉時期的著名畫家。他善於畫人物,尤其擅長畫女人,這與他的孝心有關。

顧愷之一出世,母親就離開了人間。他父親原是朝廷命官,因不滿官場的腐敗,辭官回家寫詩作文。顧愷之經常衝進書房問父親:“人家都有媽媽,我的媽媽在哪裏?”禁不住兒子的一再詢問,父親隻好以實相告。

顧愷之大哭了一場,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了。心中隻是想著母親生得什麼模樣,一次又一次地詢問父親,母親的臉龐、身材長得如何。聽了父親的回答後,他心中有了母親的身影、臉型。他發誓要把母親的像畫出來。

他畫了一張又一張,可是父親見了總是搖頭:“不像。”他毫不氣餒,繼續作畫。畫到第10張時,父親說:“身材手足有點兒像。”他欣喜若狂,更加用心畫像。不久,他畫的像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像了,像了,隻是眼神還不大像。”他繼續潛心畫眼睛,畫了改,改了畫,當他又一次把畫像送到父親麵前時,父親大喜過望:“這是你的母親。”

這一年他才8歲。到20歲時,顧愷之已經是著名的畫家了。當同行問他曾經拜誰為師時,他回答說:“我的母親是我心中一直活著的老師。”

顧愷之(約345~406年),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畫家。古人對他評價很高,說他的筆法“遒勁連綿”,如“春蠶吐絲”,像“春雲浮空,流水行地”,那麼飄逸,那麼細膩。我們從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可以很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在《洛神賦圖》畫卷中,洛神多次出現,或在水麵淩波回顧,或在雲間邀遊,其神態之飄逸,衣帶之擺蕩,完全體現了顧愷之作畫的特點。更重要的是,這幅畫還表現出我國古畫“傳神”的妙趣。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