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練字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趕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
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隻見一個沒有雙臂的黑瘦老人,赤著雙腳,坐在地上。他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麵前,說:“您寫得太好了!我願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
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他看看小公權一臉認真的表情,歎口氣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有手,隻得靠腳寫寫字,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
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被他的誠心感動,就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撈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憤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柳公權(778~865年),唐朝最後一位大書法家,京兆華原,官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40多歲。穆宗嚐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視。他書法初學王羲之,學習顏真卿,後自成一家,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為後世百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