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微波通信技術(2 / 2)

題。第三階段為70年代初到80年代,此時頻段已經擴展到800MHz,美國進行了AMPS試驗。第

四階段為80年代到90年代中,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興起並且大規模地發展,逐步向個人通

信發展。出現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

類係統,頻段擴至900MHz到1 800MHz,而且除了公眾移動電話係統以外,無線尋呼係統、無

繩電話係統、集群係統等各類移動通信手段,適應用戶與市場需求同時興起。第五階段為90

年代中期到現在,隨著數據通信與多媒體的業務需求的發展,適應移動數據、移動計算機及

移動多媒體的第三代移動通信開始興起CDMA2000、WCDMA、LAS-CDMA等相應的標準應運而生

。無線通信技術前景一片光明。

近十年來,國內信息網絡的發展對通信基礎設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各種網絡接入

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絡接入大致上可分為網絡接入和單機接入兩類。許多技術如

DDN、xDSL、56k、ISDN、微波、幀中繼、衛星通信等都成為人們的關注對象。盡管中國電信

基礎建設取得了極大的發展,但是仍無法滿足網絡迅速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無線微波擴

頻通信以其建設快速簡便等優勢,成為建立廣域網連接的另一重要方式,並在一些城市

中(如北京)形成一定規模,是國內城市通信基礎設施的有效補充,引起了很多網絡建設單

位的興趣。微波擴頻通信目前在國內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是企事業單位組建Internet並接

入ISP。一般接入速率為64k~2Mbps,使用頻段為24G~24835GHz,該頻段屬於工業自由

輻射頻段,也是國內目前惟一不需要無委會批準的自由頻段。微波通信仍是最有發展前景的

通信手段之一。

 無線電波的傳播特性

1表麵波傳播

就是電波沿著地球表麵到達接收點的傳播方式,如圖9-2中1所示。電波在地球表麵上傳播,

以繞射方式可以到達視線範圍以外。地麵對表麵波有吸收作用,吸收的強弱與帶電波的頻率

、地麵的性質等因素有關。

2天波傳播

就是自發射天線發出的電磁波,在高空被電離層反射回來到達接收點的傳播方

式。如圖9-2中2所示。電離層對電磁波除了具有反射作用以外,還有吸收能量與引起信號畸

變等作用。其作用強弱與電磁波的頻率和電離層的變化有關。

3散射傳播

就是利用大氣層對流層和電離層的不均勻性來散射電波,使電波到達視線以外的地方。如圖

9-2中4所示。對流層在地球上方約10英裏處,是異類介質,反射指數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

4外層空間傳播

就是無線電在對流層、電離層以外的外層空間中的傳播方式。如圖9-2中的5所示。這種傳播

方式主要用於衛星或以星際為對象的通信中,以及用於空間飛行器的搜索、定位、跟蹤等。

 微波通信與應用

微波擴頻通信技術特點是利用偽隨機碼,對輸入信息進行擴展頻譜編碼處理,然後在某個

載頻進行調製以便傳輸。屬於中程寬帶通信方式。微波擴頻通信技術來源於軍事領域,主要

開發目的是對抗電子幹擾。

除了通信方麵,微波在其他地方也大顯身手。現代雷達大多數是微波雷達,利用微波工作的

雷達可以使用尺寸較小的天線,來獲得很窄的波束寬度以獲得關於被測目標性質的更多的信

息。還有無線電輻射計、微波爐,等等。在微波通信中,電磁波的單位是赫茲(Hz)。德國

物理學家赫茲關於電磁波的實驗,為微波技術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道路,構成了現代文明的骨

架,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頻率的單位定為赫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