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遠望一號船(1 / 3)

Y遠望一號船

遠望一號船是我國第一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量船。主要擔負衛星、飛船和火箭飛行器全程飛行試驗測量和控製任務。遠望一號船於1977年8月31日在江南造船廠建成下水,船總長191米,船寬22.6米,船高38米,平均吃水7.5米,滿載排水量21 157噸。1978年正式組建,在27年的蹈海測天、追星攬箭的曆程中,該船41次遠涉重洋,海上作業近1 500天,累計航程27萬多海裏,先後38次圓滿地完成了衛星、飛船等國家級重大科研試驗任務。

遠望二號船

船長192米,寬22.6米,高38.5米,滿載排水量2.1萬噸,最大行速20節,續航100天。遠望二號船於1977年10月建成下水,是我國第一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量船,主要承擔我國航天飛行器的海上測量、控製、通信和打撈回收任務,是我國航天測控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組建28年來,先後28次遠涉重洋,安全航行近40萬海裏(相當於繞地球20圈),20次停靠國外港口,圓滿完成了31次重大科研試驗任務,創下了我國航天遠洋測控史上“六個之最”、“四個首次”(執行任務型號最全、出海頻率最高、海上連續測控時間最長、任務轉換時間最短、停靠外港次數最多、總航程最遠,首次承擔國外衛星發射的海上測量任務、首次對衛星進行海上控製、首次成功使用姿章聯控技術對衛星進行大調姿、首次停靠外港)等紀錄。

遠望三號船

遠望三號船於1994年4月26日建成下水,1995年5月18日正式編入遠望號船序列。船長180米,寬22.2米,最大高度37.8米,滿載排水量1.7萬噸,吃水深度8米,巡航速度18節,最大航速20節,續航能力1.8萬海裏。該船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主要擔負衛星、飛船和其他航天器全程飛行試驗海上測量和控製任務。全船集中了九十年代科學技術精華,彙集了我國當今船舶、機械、電子、氣象、通信、計算機等方麵的先進技術,其硬件設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立10年來,該船先後17次出海執行任務,總航程21.4萬多海裏,圓滿完成了18次國家級衛星、飛船等飛行器的海上測控任務。1999年11月首過“好望角”,總航程達16多萬海裏,累計海上作業675天。

遠望四號船

遠望四號船是1998年8月由原“向陽紅10號”改建而成的航天遠洋測量船。船長156.2米,船寬20.6米,最大高度39米,滿載排水量12 700噸,吃水7.5米。船舶巡航速度18節,最大航速20節,海上自持力100天,續航力18 000海裏。船體采用B級冰區加強,任意一艙破損而不沉。主要擔負衛星和飛船海上跟蹤、遙測、通信和控製任務。六年來,該船八下太平洋,五征印度洋,九次完成飛船、衛星測控通信任務,累計航行8 500餘小時,總航程近12萬海裏。

勇士1號海淵

勇士1號海淵是高居榜首的海溝。最深處達11 034米,位於馬裏亞納海溝的南端。這個海淵是由前蘇聯的海洋測量船勇士號於1957年8月18日測得的,所以被稱為“勇士1號”海淵。

勇士2號海淵

勇士2號海淵是世界第三深淵,最深處有10 882米,是南半球最深的地方,位於湯加海溝中段。它也是前蘇聯海洋測量船勇士號發現的。

勇士3號海淵

勇士3號海淵在湯加海溝南方的克馬德克海溝內,深達10 047米,也是前蘇聯的勇士號船在1957年發現的,可稱為世界第十大深淵。

約翰遜角海淵

約翰遜角海淵是世界第八深淵,深度為10 497米,在菲律賓海溝中部,是美國軍艦約翰遜角號於1954年7月測得的。

有毒腔腸動物

有毒腔腸動物包括一些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的屬種,已知有數十種之多。主要分布在北緯45°C與南緯35°C之間的各個海域。腔腸動物的毒素是刺細胞的分泌物。刺細胞主要由毒素囊、毒囊管等組成。當動物受到外界刺激時,發射出刺細胞,由其毒囊管排出毒液,使受害者中毒。中毒的症狀依據有毒動物的種類、被刺部位和受害者的敏感性而各不相同。被水母刺傷後,一般症狀為皮膚發癢、灼燒並引起疼痛,重者失去知覺。危險最大的是細斑指水母,刺傷後可使心髒中毒,幸存者很少。

有毒軟體動物

有毒軟體動物主要是腹足綱和雙殼綱的一些種類。其毒素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由於軟體動物攝食了有毒物質,通過海洋食物鏈來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是軟體動物本身含有毒素。前一類型,如雙殼綱的一些種類攝食了含石蛤毒素的腰鞭毛藻。人誤食這些貝後便會中毒,開始臉部發癢,接著麻痹;重者平衡失調、視覺失明,甚至停止呼吸而死亡。

有毒棘皮動物

有毒棘皮動物主要為海星綱、海膽綱和海參綱中的一些種類。海星的毒素侵入人體後,引起劇痛;海星的皮膚腺分泌的一種粘液狀毒素,可麻痹甲殼類及貝類等動物,以便攝食。少數海膽的卵巢有毒,在春、夏季人誤食後中毒,出現嘔吐、腹瀉症狀。絕大多數海膽的棘刺有毒,如人被毒棘海膽科的叉棘刺傷後,會發生劇痛、昏迷現象,有過死亡的記錄。海參有分泌毒素的表皮腺。如梅花參所含的海參毒素集中在內髒的居維葉器內,如人誤食含毒的內髒就會中毒。

幽靈潛艇

最早發現不明潛水物是在1902年。報道說,英國貨輪伏特·蘇爾瑞貝利號在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海灣航行時,船員發現了一個半沉半浮在水中的巨大怪物。在探照燈的照射下,船員清楚地看到那個怪物由稍帶圓形的金屬構成,中央部分寬約30米,長約200米,外形很像今天的航天飛機。它在燈光中不聲不響地潛入水中而無影無蹤。20世紀50年代末期又傳說阿根廷和美國沿海也出現了“幽靈潛艇”。

1963年美國海軍在波多黎各東南海域進行軍事演習時,發現了一艘不明潛水艇,它隻有一隻螺旋漿,卻能以280千米/小時的高速在深達9千米的海底航行。美國軍艦和潛艇盡力追趕它,卻無法趕上。這艘幽靈潛艇的性能令人咋舌,因為即使目前人類最先進的潛水器也隻能下潛到水下6千米左右,在水中的時速不會超過95千米。

到了20世紀70年代,傳聞幽靈潛艇又在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海域不斷出現,它潛入挪威、瑞典等國家的一些軍港。開始時,北約集團認為是前蘇聯的偵察潛艇,後經美國情報分析人員認真研究,否認了這種說法。

報紙報道說,1973年幽靈潛艇在挪威的感恩克斯納灣露麵。當時北約和挪威等國海軍在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對這艘膽大妄為的潛艇,聯合艦隊極為惱火,決定發動攻擊。數十艘艦艇同時向不明潛水艇開火,但它在槍林彈雨中出入,如入無人之境,就連海軍發射的三枚極先進的”殺手魚雷”也無一擊中目標。當這艘幽靈潛艇突然浮出海麵時,所有艦艇上的電子裝置竟同時發生故障,通訊中斷,雷達、聲納係統也全部失靈。等十分鍾後不明潛水艇潛下水時,艦隊的無線電通訊才恢複正常。不明潛水物的蹤跡遍布全球各地海域,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關注,甚至有人認為,不明潛水物便是海底人的艦船,而更聳人聽聞的是,許多人都說他們在海中發現了各式各樣的神秘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