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兒井
坎兒井是一種特殊的地下引水工程,它是我國維吾爾等民族發明和創造出來的。據考證,2仞0多年前,坎兒井就出現了。它古稱為“井渠”,在我國的《史記》中已有記載。
坎兒井是幹旱地區的人民巧妙地利用地勢傾斜,進行人工挖掘的地下引水工程。每次坎兒井由直井、地下暗渠、地麵渠道和澇壩4部分組成。直井不是為了取水,而主要用於通風、挖掘時取土,以及用作維修時的通道口,最深直井可深達100米。地下暗渠是輸水渠道,主要作用是截取地下水及把地下水引出地麵。地下水在暗渠中流動,還可防止因氣候幹旱,而過多地蒸發。地麵渠道的作用是從地下暗渠出口把水引到澇壩。撈壩是一個小型蓄水池,它的作用是蓄積來水,調節灌溉量。在澇壩的周圍,因為引來了水,可以種植樹木,開墾農田,就成為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
坎兒井的挖掘是有特定的地理條件要求的。像吐魯番盆地四周環山,盆地內降水稀水,但四周高山上積蓄了大量冰雪,每年夏季冰雪融化,水便沿山坡流下,到盆地邊緣的砂礫層就鑽入地下,變成地下潛水。吐魯番人就用挖坎兒井的方法,截取地下潛流,引出地麵用於灌溉,從而使幹旱著稱的火洲,開辟成為瓜果飄香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