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複沼澤地(1 / 1)

恢複沼澤地

沼澤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很廣。我國東北地區、西南地區的沼澤地麵積較大。

人們想方設法把沼澤地的水吸幹,使之變為耕地,種植糧食和蔬菜。近年來芬蘭、瑞典等國卻又把早年疏幹、改造為耕地的沼澤地重新灌水,恢複成沼澤。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沼澤會為人類帶來一定的利益。以我國貴州省西北部的沼澤地為例,這個沼澤地占地數十平方千米,雜草叢生,覆蓋如茵,人們把它叫做“草海”。“草海”是候鳥棲息的好地方。在那兒越冬的候鳥達50多個品種,其中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禽丹頂鶴,另外還有水獺、海狸鼠等珍貴的毛皮獸也在此繁衍。“草海”除盛產鳥獸外,還不斷地向天空蒸發大量水氣,維持大氣濕度,形成該地域較好的小氣候,使這一帶長年風調雨順。可是在1972年,人們為了變沼澤地為耕地,種出糧食,花了很大投資,疏幹“草海”,辦起農場。結果,原沼澤中的禽獸遊魚滅跡了,越冬候鳥不再飛來了,小氣候變壞了,而糧食產量低得可憐。人們算了一筆賬,疏幹後的“草海”,創造的經濟效益僅是原“草海”的1/161,顯然是得不償失。於是,人們在疏幹了的原沼澤地的農田裏,重新灌水,使“草海”又恢複原先的麵目,這顆高原綠色明珠又熠熠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