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需要綜合治理
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麵積達150萬平方千米,平均每年流失約50億噸土壤,尤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為嚴重。因此,防止水土流失、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國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過去對水土流失地區,往往強調單一措施,而廣東省興寧石馬鎮近年來采取綜合措施,積極治理水土流失,取得顯著成效。石馬鎮是韓江上遊的水土流失重災區,區內有27個自然村的耕地和土地,水土流失麵積達2588平方千米;年侵蝕量達40萬立方米,60多萬平方米良田變成沙灘或沼澤地,部分河床高出地麵2米,嚴重地威脅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1985年以來,他們對水土流失區實施綜合治理和連續治理的方針。一方麵抓工程治理,對崩口采取上攔、下堵、中間導等措施;另一方麵抓好生物治理的配套,做到工程治理一項,生物治理一項。主要采取針闊葉林間種,林果間種,林竹間種,林草間種的方法,因地製宜,多種經營。為鞏固治理成果,他們強化行政手段,進行嚴重管理。可以割草的半封山區,建立定期開放、定點割草、護林員過目檢查等製度,確保林木不遭破壞。通過這些措施,已使河床降低06米,恢複耕地40多萬平方米,大大減少了災害,確保了糧食和經濟作物豐收。如今,石馬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促進生態係統平衡的經驗,已引起省內外專家的重視,並被評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