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藍、白農業
以水土為主的農業生產稱為“綠色農業”。綠色革命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發展農業、增加糧食產量所提出的口號,目前是培育優質高產的作物良種,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糧食產量,改善人類由於糧食不足而造成的饑荒,同時也改善日益遭到破壞的環境。人口的劇增,使綠色農業的負荷已到了臨界線,因而“藍色農業”、“白色農業”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
藍色農業是指開發海洋水域的農業生產。豐富的海洋資源被譽為“21世紀人類的第二糧倉”。如果把海藻加工為食物,年產量可相當於當今世界小麥總產量的15倍以上。
“白色農業”也稱為“微生物農業”或“生物細胞農業”。所謂“白色”,主要是因為其生產過程沒有環境汙染,並要求在潔淨的環境中生產。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農民就已懂得種豆可以肥田,土地休閑可以恢複地力,作物輪作可以減少病蟲害,並掌握了積肥、造肥、製酒、製醋、製醬等工藝技術,這都與微生物直接有關。隨著科技的發展,微生物的作用更令人刮目相看。例如僅利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就能生產出2500~3000萬噸的單細胞蛋白,可供20億人吃1年;又如我國農作物秸杆每年有5億噸,隻要用20%的秸杆發酵變為飼料,就可獲得相當於400億千克的飼料糧,等於全國飼料用糧的一半。由此可見,“藍、白農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