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使用合成色素
服裝需要色彩,食物也需要色彩裝點打扮。合成色素以著色力強、色澤鮮豔、成本低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
合成色素是將石油或煤焦油中提煉出來的化工原料,用化學方法合成的食物染料。目前世界各國允許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約有60多種,但根據毒性試驗,有些合成色素對人體有顯著的毒性或致癌作用。人體少量地攝人合成色素,不會立即引起反應,但是它們能附著於胃腸壁,在體內富集,幹擾多種活性酶的功能,從而使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的代謝和激素合成受到影響,誘發胃腸疾病。因而合成色素被嚴格控製生產和使用,有的則被禁止使用。為了保護人民健康,我國隻允許使用莧菜紅、胭脂紅、檸檬黃和靛藍等4種合成色素,並嚴格規定了用量和使用範圍。在肉類、魚類、乳製品、嬰兒食品及果脯、糕點、調味品等食品中,不得使用合成色素,消耗量大的冷飲、汽水等也不宜使用合成色素。
不少學者倡導使用天然色素。天然色素直接來源於動植物,大部分較安全,有些還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或藥理作用。我國使用天然色素對食品著色,有悠久曆史,像葉綠素、薑黃、辣椒紅、胡蘿卜素、紫草茸等是深受歡迎的天然色素。
黑色食品
近年來,國際市場上“黑色食品”消費成為一種時尚。所謂黑色食品,主要指天然色素是黑色或紫紅色的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香菇、發菜等。其特別為營養比較豐富、全麵,結構合理,集天然的色、香、味和保健功能於一體。檢測表明,食物隨著天然色素由淺變深,其營養成分愈多,含量愈豐富,結構愈合理。以豆類為例,白豆含蛋白質約22%,黃豆為36%,青豆為37%,黑豆則高達49%。又如黑米,它含有白米所缺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其蛋白質、植物脂肪也比白米高05~1倍,B族維生素、礦物質比白米高1~3倍。
具有保健功能的黑色食品,是當今世界的新潮食品,它集色、香、味、保健於一體,在生物工程、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綜合利用上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