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客車
客車一般可按兩種方法分類。客車按總體結構可分為單車和列車。單車是基本車型,按客車總重或設置座位數常分為大、中、小型。我國規定單體客車的長度一般不超過12米。客車列車的車廂和車架分為前後兩節。兩節車架用鉸接盤連接,兩節車廂用活動褶篷連接,使車廂前後相通,故又稱為鉸接式或通道式客車。中國規定客車列車的長度一般不超過18米。客車按用途可分為旅行客車、城市客車、公路客車和遊覽客車。
客運滾裝化和高速化
高速客船有向大型化、滾裝化和更高航速方向發展的趨勢。現代的高速客船突破了20世紀70年代前的舊模式,一些抗風浪能力強的新船型,如穿浪雙體船、水翼雙體船、氣墊雙體船和小水線麵雙體船等,已由遮掩水域向風浪較大的開放水域拓展,並從單一客船向可載運旅客、轎車甚至卡車和集裝箱的客車渡船方向發展。
可傾斜高速列車
可傾斜高速列車最先由瑞典科學家研製而成。它可以將轉彎時的車速提高40%。為減輕鐵道平麵傾角和轉彎半徑對車速的影響,該列車的輪軸不是平行固定的,而是撓性的輪軸,在轉彎處可自行調節以適應車速的變化;另外它還設置了一套自動傾斜裝置,即在列車底部裝有傳感器,在臨近轉彎時,可將信息及車速一並輸入車內的計算機係統,由計算機發出指令,啟動車底部的液壓裝置,使車廂向內側傾斜一定角度,以抵消車速提高後轉彎產生的離心力。由於原有的鐵道設施不必變動,更加體現了這一新技術的價值。
空中客車A321
A321是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研製的雙發動機中短程客機。該機是A320-200型的加長型,機身比A320-200加長6.94米,機翼前加長4.27米,機翼後加長267米。A321—100型有186座、170座和200座三種布局,並保留與A320設計上的最大通用性,改進了襟翼,安裝了改進的低速操縱係統。增加了空調係統、增壓係統以及貨艙滅火係統等,裝兩台CFM56-5B1渦扇發動機或V2500-A5渦扇發動機,燃油容量23700升。
A321-100於1989年11月開始研製,使用4架原型機試飛,1994年1月首批飛機開始交付使用。
A321-100的研製費約為5億美元,截止到1993年5月31日,A321收到10個國家的正式訂貨153架。
空中客車A300
1965年,在西歐民航倫敦會議上,各民航公司提出70年代需要載客200人的中短程寬機身客機。為滿足這一要求,1967年,英、法、德三國商定合作研製歐洲的新型中短程寬機身客機—空中客車。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研製出一種雙發動機寬機身客機。1968年12月確定了設計方案,載客量為250人,飛機正式定名為A300。1969年法國與德國政府宣布法國、德國在A300計劃中所應承擔的研製費由兩國政府提供,英國隻有霍克·西德利公司(現並入英國航宇公司)投資。後來,西班牙和荷蘭以政府名義參加這一計劃,兩國政府分別提供2%和6.6%的研製費。上述五國政府組成了“空中客車工業公司”。對A300的生產分工如下:法國航宇公司生產含駕駛艙的機頭段、中機身下半部分和發動機掛架,並負責最後總裝,英國航宇公司生產機翼主體,德國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生產機身的其餘部分和垂尾,荷蘭福克——聯合航空技術公司(現福克公司)生產機翼前後緣和各活動翼麵,西班牙航空公司生產客艙門、起落架艙門和平尾。A300於1969年9月開始試製,1970年開始組裝,1972年第一架原型機出廠,同年10月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1972年到1973年先後進行了各種結構試驗,1974年5月開始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