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外形與結構
人們常常把坦克比喻為“鐵烏龜”。這是因為當坦克行駛在廣闊的原野上時,遠遠看去很像個烏龜。
從坦克的外形上看,它那扁扁的車體和凸起的炮塔,很像個弓形的烏龜殼;長長伸仰著的火炮,很像烏龜伸著的頭;行走起來看不見輪子,又好像是烏龜把腳縮進去一樣。烏龜有一個堅硬的殼保護全身,坦克身上也有堅固的裝甲來保護。烏龜能在陸地和水中行走,坦克隻要稍加改裝,也是既能在陸地行駛,也能在水上浮渡或水下潛涉。
從外形上描述,坦克由頭(炮和炮塔)、眼睛(潛望鏡和其他觀瞄儀器)、耳朵(無線電台)、身軀(車體)、四肢(負重輪、履帶)、心髒(發動機及傳動裝置)等部件組成。
坦克的頭與身軀
從外形上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構成了一個非常堅固的殼體,它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通常可以劃分為4個部分:駕駛操縱部位、戰鬥部位、動力部位和傳動部位。
駕駛操縱部位通常位於車體的最前端。駕駛員座位在左側,座位的高低、前後可以調整。駕駛員座位的前麵及兩側,裝有供駕駛員操縱坦克用的各種操縱杆、踏板以及觀察儀器、儀表等。駕駛員頭頂上部有一個駕駛窗和窗蓋,供駕駛員進出之用。
戰鬥部位在駕駛操縱部位的後麵。這一部位通常有3個乘員:炮長、車長和炮彈裝填手。他們各有座位,炮長座位在駕駛員之後,車長座位在炮長之後,裝填手座位在車長的右邊。三個座位都可以隨炮塔轉動。炮塔的前部中間安裝一門大口徑火炮。它的兩側和下邊分別裝有瞄準鏡、火炮穩定器和並列機槍。在炮長座位附近裝有炮塔方向機、火炮高低機,供炮長操縱火炮旋轉和俯仰用。在車長座位旁邊裝有潛望鏡、通訊電台、車內通話器,供在車內互相通話及與外麵指揮聯絡。裝填手在車長的右邊,他的前部(即駕駛員的右側)、側部、後部都是裝炮彈和子彈的地方。車長、裝填手頭頂部各有一個艙蓋。戰鬥部位基本上全在炮塔裏。炮塔可用手搖或電動操縱,使其360°正反旋轉,從而保證主要武器能夠有周向射界。目前坦克的主要武器大多是一門火炮、1~2挺機槍、一挺高射機槍,配有幾十發炮彈和幾千發機槍子彈。
動力部位通常在車體的中後部。該部位固定裝有發動機及其附件(如空氣濾清器、水散熱器、機油散熱器、機油箱等)。發動機用的柴油盛裝在前組油箱和中組油箱裏,在車體外還有備份油箱。這套裝置是坦克的動力來源,因此被稱為“心髒”。
傳動部位一般在車體的最後。這個傳動裝置是用來將發動機的動力傳給坦克的行走機構,使其能以各種速度直線行駛、轉向、倒駛和停車。傳動裝置主要包括有主離合器、變速箱、轉向機構以及操縱機構等。
坦克的防護外衣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之所以具有極強的防護能力,就在於它的炮塔和車體外有一層厚厚的保護殼,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鋼甲衣。正是有了這身鋼甲,一般的槍彈和炮彈就打不進坦克的身體,車體裏邊的乘員與機器設備就不會受到損傷,同時對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坦克的裝甲要想頂住炮彈的攻擊,必須具有特殊的性能。這種性能,概括起來說,就是要一硬二韌。高硬度能防止彈丸穿透裝甲,並使彈丸本身變形或破碎,這叫以硬抗硬。韌性可以使裝甲在受到巨大衝擊時不碎、不裂、不崩落,這叫以柔克剛。但是,硬性與韌性這兩種性質是互相矛盾的。一般說來,韌性高的金屬,通常都是不太硬的,而很硬的金屬通常是脆的,韌性比較差。因此,為了使坦克的裝甲達到這種特殊的性能,人們專門製造了一種經過專門熱處理後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鋼,它的名字就叫裝甲鋼。為了增強坦克的防護能力,繼裝甲鋼之後,又發明了鈾合金裝甲和多層材料組成的複合裝甲。
坦克家族成員
自從坦克誕生以來,經過近百年的漫漫之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坦克家族。在這個龐大的家族中,主戰坦克可謂是“大哥大”。除此之外,在坦克家族中還有很多各有專長的眾“兄弟”,人們稱之為特種坦克。
特種坦克是裝有特殊設備、擔負專門任務的坦克。按其裝備和擔負任務的不同,它們可分為:水陸坦克、噴火坦克、空降坦克、指揮坦克、偵察坦克、掃雷坦克、架橋坦克、搶救坦克等。前5種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特種戰鬥,後3種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工程搶救。
條約型戰列艦
條約型戰列艦特指從1922年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5個海軍強國簽訂《限製海軍軍備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開始,至1936年12月31日條約期滿作廢期間,各締約海軍強國為適應《限製海軍軍備條約》,1930年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簽訂的《限製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倫敦海軍條約)以及1936年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簽訂的《限製海軍軍備條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等條約的規定而設計和建造的戰列艦。
“挑戰者”坦克
“挑戰者”坦克,重量達62噸,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坦克的重量超過它。它的乘員有4人,炮塔上裝有1門120毫米線膛炮。從外表上看,“挑戰者”的特征很容易識別,它的炮塔外形較大,炮塔和車體有稍大的間隙。炮塔正麵兩側各有5具煙幕發射器。坦克各有6個負重輪,不等距分布,其中第3輪和第4輪間的距離較大。
“挑戰者”的火炮係統十分先進,當坦克內的計算機輸入射擊提前量之後,炮長隻要按動一下自動瞄準開關,就能自動將射擊提前量傳送給火炮,它的首發命中率很高,反應速度快,從發現目標到開火,反應時間隻需10秒,而且具有較好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能力。
“挑戰者”的防護裝甲采用一種叫“喬巴姆”的裝甲,它是用兩層鋼板之間夾數層陶瓷材料組成。這種裝甲對反坦克武器有很強的防護力。正是因為有了“喬巴姆”裝甲,使得“挑戰者”坦克成為世界上防護能力最強的坦克。為了提高戰場生存能力,“挑戰者”的艙內燃油室與戰鬥艙嚴格分開,彈藥存放在炮塔座圈下方的防火壓力艙內,這樣,一旦燃油室或彈藥室受到攻擊,也不會危及乘員的安全。在海灣戰爭中,英軍的“挑戰者”主戰坦克進駐沙特,在地麵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挑戰者”的車長為11.55米,這在世界主戰坦克中也是最長的。它的車寬3.42米,車高3.04米,最大公路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爬坡度30°,越壕寬3.15米,涉水深1.07米。
“挑戰者”2型坦克
英國1977年著手研製生產“挑戰者”2型坦克,1983年5月裝備英軍。它采用了先進的自動傳動裝置,能夠對付任何運動目標。在防護方麵,它采用新材料構成的“喬巴姆”裝甲,可經受多次攻擊,能夠有效地抵抗空心裝藥破甲彈的打擊;加強了頂部的防護性;采用隱身技術,以便盡可能減弱在雷達熒光屏上的圖像特征,增強了防護性,是世界上防護最好的坦克之一。1991年海灣戰爭中,裝備有176輛“挑戰者”主戰坦克的英軍第1裝甲師,參加了當時的地麵作戰。在地麵戰中,摧毀了300多輛伊軍坦克和更多的其他裝甲車輛。在這次沙漠作戰中,“挑戰者”的實戰效果遠遠超過英軍對它的期望。
跳頻通信
跳頻是指通信頻率不是固定在某一數值上,而是按照一定規律和速率來回跳變。由於跳頻電台的通信頻率變幻莫測,盡是用瞬時信道傳輸,不易遭敵竊獲。即便被敵竊獲也僅僅是瞬時信息,不致影響全局,因而具有很強的保密性。跳頻電台的抗幹擾能力也是普通電台無法比擬的。
拖靶
拖靶是由載機(有人駕駛飛機或無人駕駛飛機)在空中拖帶的一種無動力靶標,用來模擬空中目標,供高炮、機炮或導彈射擊訓練或性能鑒定之用。作為一種廉價、實用並大量使用的靶標,可以說世界各國都裝備有拖靶。拖靶在航空、防空武器訓練中“犧牲”自己,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作戰人員的技戰術水平,可謂默默的功臣。作為軍事訓練的拖靶種類繁多,按其結構材料來分,大體上可以分為軟靶和硬靶。軟靶是由特種紡織材料製成的,諸如旗靶、袋靶和三葉靶,軟靶通常作為低空低速的靶標,供高炮或機炮射擊訓練使用。硬靶則是用金屬或玻璃鋼等材料製成,例如光學靶、電磁靶、紅外靶和拉煙靶等,一般用做高空高速的靶標,多做地空或空空導彈射擊使用。
特種彈
特種彈一般指利用煙火劑或其他裝填物產生的光、色、聲、熱、煙和電磁等效應,完成信號指示、縱火、照明、施放煙幕、電子偵察與幹擾等特種作戰任務的彈藥的總稱。
傳統的特種彈種主要是信號彈、照明彈、燃燒彈、發煙彈和宣傳彈。隨著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和作戰需求的不斷發展,特種彈已經出現了電視偵察彈、紅外誘餌彈、雷達誘餌彈 (又稱箔條幹擾彈)、多波段遮蔽發煙彈等新型彈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