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55毫米車載火炮(3 / 3)

“鼬鼠”裝甲車主要裝備空降部隊,隨同空降部隊進入前線。1990年第一批“鼬鼠”裝甲車進入德軍中服役。隨後,“鼬鼠”裝甲車又經過多次改裝變型,使它能夠分別勝任偵察、運輸、布雷、搶救等任務。“鼬鼠”的最新改進型叫“鼬鼠2”,“鼬鼠2”增加了一對負重輪,由原來的3對變為現在的4對。所以它的車長變為3.77米,車高也略有增加,現在“鼬鼠”裝甲車已經形成了一個裝甲車族,不少國家的部隊購買了“鼬鼠”裝甲車。預計這種裝甲車將出現在許多國家的空降部隊、快速反應部隊中。

遊騎兵

在美國眾多的特種部隊中,遊騎兵(又稱突擊兵或特攻隊)是一支曆史悠久,武力強悍的精銳部隊。擁有光榮曆史與優秀傳統的遊騎兵,憑著不畏不懼的精神和毅力在各地執行世界警察的角色,並獲得國際上的認同與讚揚。基本上遊騎兵屬於輕型步兵,和騎兵並無任何關聯。它可以運用各式交通工具迅速進入戰區執行任務,因此往往在其他特種部隊抵達之前,遊騎兵就已經完成了任務。就如同代表遊騎兵精神的座右銘“遊騎兵,做前鋒”和繡著RANGER字樣的黑色貝雷帽及飄帶型臂章,一直是遊騎兵榮耀與尊嚴的象征。

英國坦克家族

英國是最早研製坦克並將其最早投入實戰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改進並研製新的坦克。與其他國家相比,英國人更加重視坦克的機動性能,並受陸軍分“步兵”和“騎兵”的傳統觀念影響,將坦克分為3類:

(1)輕型坦克。用於查明敵情、地形和有關作戰等情況的偵察。這類坦克裝甲薄、重量輕、機動性好,隻以機槍為武器,火力很弱,不適於執行其他任務。實戰表明,由它發展起來的裝甲輸送車卻形成為一類用途廣泛的裝甲車輛。“卡登M洛伊德”輕型坦克是這一類坦克的代表。

(2)步兵坦克。這類坦克完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式的坦克,其主要使命隻是為了協助步兵突破對方鐵絲網和塹壕,摧毀機槍掩體和發射點,消滅敵步兵。其最大的缺陷是行駛速度低,裝甲較厚,主要武器一般隻有機槍和榴彈炮,僅能摧毀暴露的或薄弱掩體內的火力點。“馬蒂爾達”步兵坦克是這一類坦克的代表。

(3)巡洋坦克。它是從1918年製造的“賽犬”坦克發展而來。這種坦克源於“坦克是陸地巡洋艦”這個概念,設計者認為“陸上的戰爭就是坦克艦隊之爭”。巡洋坦克像“能廣泛機動的、快速的、披有裝甲的騎兵”,因而也有人稱之為“騎兵坦克”。與步兵坦克相比,這種坦克更突出機動性和獨立作戰能力。“十字軍”巡洋坦克是這一類坦克的代表。

隱形軍艦

隱形軍艦不是指肉眼見不到的軍艦,而是指用現代化探測裝置,如雷達、聲納、紅外探測器等探測不到,或極難探測到的一種新型軍艦。它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的幾個世界海軍強國的艦隊中,如美國的“海影”號、瑞典的“斯邁傑”號、法國的“拉斐特”號軍艦,都屬於隱形軍艦。

隱形軍艦的出現略遲於隱形飛機,它是將隱形飛機的隱身技術移植到軍艦上的結果。隱形軍艦的隱身技術與隱形飛機一樣,但難度要大於飛機,因為軍艦的速度慢、體積大。隱形軍艦要做到隱形,最少需要做到雷達隱形與紅外隱形。雷達隱形就是要讓軍艦不強烈反射電磁波或根本不反射電磁波,從而讓雷達“致盲”,看不到軍艦所在。另外,在艦體外表塗上一層能吸收電磁波的塗料也是隱形手段之一。這種塗料能夠吸收雷達的電磁波,不讓電磁波反射回去,或者將電磁波轉化為熱能消散到大氣中去。通過以上兩種隱形手段,軍艦在雷達屏幕上變得模糊、縮小直至消失了,從而達到了雷達隱形。

另外,軍艦這種鋼鐵怪獸極容易被紅外探測器探測到,因為軍艦有很強的紅外輻射,它的甲板吸收太陽光反射出大量的輻射熱,它的煙囪、各類排氣管和機器運轉散發出的熱量都很容易被紅外探測器探測到。為了不被紅外探測器探測到,就要考慮盡量少排放熱量或以各種屏蔽措施予以屏蔽。現在隱形軍艦上采用的“紅外抑製裝置”還不完善,還達不到紅外隱形的目的。另外,軍艦還要考慮聲隱形,即不被聲納探測到,這點也是較難做到的。

遙控潛水機器人

遙控潛水機器人(ROV)與炸藥相結合組成的獵雷係統已成為美歐許多國家獵雷艦艇的主要裝備。法國已向14個國家的海軍出售了近350個ROV獵雷係統。該係統由母艦布放,被操作至被懷疑目標附近,利用電視攝像機或高分辨聲納識別目標,一旦確認為水雷,便投放炸彈,迅速返回母艦,隨後,從母艦擲出手榴彈或發聲編碼信號引爆炸彈,炸毀水雷。對於錨雷,獵雷具則用切割器切斷雷索,待水雷漂浮水麵時再給予摧毀。目前,國外ROV獵雷具達到的技術水平為總重90~1 320千克,離母艦最大距離為250~1 000米,最大下潛深度為100~300米,最大航速3.5~6節,續航力0.25~6小時(自備能源)或無限(母艦經動力電纜供電),工作條件為海況小於等於4級,海流小於等於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