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熱礦泉

含礦物鹽或氣體的地下熱水叫熱礦水,出露於地表者叫熱礦泉。

熱泉

泉溫高於45℃而又低於當地地表水的沸點的地下水露頭叫熱泉。

熱機

熱機是能不斷地把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熱能的主要來源是燃料燃燒產生的熱能、原子能、太陽能和地熱等。

熱機原理是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成內能再轉化成機械能的機器。熱機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工具都靠它提供動力。熱機的應用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展,也不可避免地損失部分能量,並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汙染。

熱電聯產

發電廠既生產電能,又利用汽輪發電機作過功的蒸汽對用戶供熱的生產方式,是指同時生產電、熱能的工藝過程,較之分別生產電、熱能方式節約燃料。以熱電聯產方式運行的火電廠稱為熱電廠。對外供熱的蒸汽源是抽汽式汽輪機的調整抽汽或背式汽輪機的排汽,壓力通常分為0.78~1.28兆帕和0.12~0.25兆帕兩等。前者供工業生產,後者供民用采暖。熱電聯產的蒸汽沒有冷源損失,所以能將熱效率提高到85%,比大型凝汽式機組(熱效率達40%)還要高得多。

熱電聯產不僅大量節能,而且可以改善環境條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但熱電聯產把電廠的發電與用戶的用熱緊密聯係,降低了靈活性,同時也增加了電廠的投資。因此,隻有對城市規劃和集中供熱區作統籌安排,在熱負荷充分保證的條件下,確定合理的建設方案,才能收到良好的綜合效益。

熱機的發展史

蒸汽機→蒸汽輪機→內燃機→噴氣發動機→火箭發動機

內燃機:燃料在氣缸內燃燒的熱機。最常見的內燃機,以汽油或柴油為燃料,分別叫做汽油機和柴油機,我們先來了解汽油機。

熱泵

熱泵是一種把熱量從低溫端送向高溫端的專用設備,是節能的新裝置。它由蒸發器、空氣壓縮機、冷凝器等部分組成,利用少量的工作能源,以吸收和壓縮的方式,把一特定環境中低溫而分散的熱聚集起來,使之成為有用的熱能。這一過程雖消耗一定能源,但獲得的新熱能卻高出消耗額的一半到一倍。

1824年,法國工程師卡諾提出著名的卡諾循環原理,奠定了熱泵的理論基礎。到20世紀70年代世界能源危機以後,熱泵才得到發展。現在,熱泵主要供家庭、旅館、商店的室內采暖空調係統使用,工業上多用於木材、食品、紙張的幹燥,農、牧業用於穀物、棉花、羊毛、茶葉的烘幹。除加熱外,熱泵還可以製冷,如用於夏天室內降溫空調、食品冷凍、製造冰塊等。德國還大量生產吸收式小型熱泵,用它供熱比普通鍋爐節省30%~45%的能源,很適應於家庭使用,被稱為“大眾熱泵”。

熱值

熱值也叫“發熱量”,是表示燃料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指單位質量(或體積)的燃料完全燃燒後所放出的熱量。工業上常用的熱值單位,固體或液體發熱量的單位是千卡/千克(Kcal/kg)、千焦耳/千克(KJ/kg)或兆卡/千克(Mcal/kg)、兆焦爾/千克(MJ/kg);氣體燃料的發熱量單位是千卡/標準立方米(Kcal/Nm3)、千焦耳/標準立方米(KJ/Nm3)或兆卡/標準立方米(Mcal/Nm3)、兆焦爾/標準立方米(MJ/Nm3)。

總熱量計算公式:

Q=mq(其中Q表示熱量,q表示熱值,m表示質量)

近年來,隨著各學科的發展和相互滲透,熱值開始廣泛應用於營養與保健領域,如低熱值食品、低熱值馬鈴薯,等等。

熱力站

熱力站按供熱形式分直供站和間供站,前者是電廠直接供用戶,溫度高,控製難,浪費熱能。是最初電廠餘熱福利供熱的產物。後來開始收費,才有熱力公司。隨著商品經濟發展,熱商品化,熱力公司開始提高供熱質量,才有直供站,這屬於集中供熱。還有鍋爐供熱,省掉電廠環節,但是效率低,汙染大已近淘汰。集中供熱是發展方向,以間供站為主。

間供站原理:電廠為一次線,小區為二次線,熱源(電廠)熱網(一二次線管網)熱用戶(居民樓和單位)連接處為熱力站。

設備有:板式換熱器,循環泵,一二次線除汙器,補水泵,水箱,計量表,控製閥門等。

地熱能

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岩,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內部的溫度高達7 000℃,而在80~100公英裏的深度處,溫度會降至650~1200℃。透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岩湧至離地麵1~5千米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麵的地方。高溫的熔岩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這些加熱了的水最終會滲出地麵。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並抽取其能量。

熱噴塗

熱噴塗是指采用“氧—乙”炔焰、電弧、等離子弧、爆炸波等提供不同熱源的噴塗裝置,產生高溫高壓焰流或超音速焰流,將要製成塗層的材料如各種金屬、陶瓷、金屬加陶瓷的複合材料、各種塑料粉末的固態噴塗材料,瞬間加熱到塑態或熔融態,高速噴塗到經過預處理(清潔粗糙)的零部件表麵形成塗層的一種表麵加工方法。我們把特殊的工作表麵叫“塗層”,把製造塗層的工作方法叫“熱噴塗”,它是采用各種熱源進行噴塗和噴焊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