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燕麥麩
燕麥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及維他命B群,可幫助消化功能正常運作。燕麥的麩皮——燕麥麩也是寶貝,它的可溶性纖維,可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減少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的發生率。燕麥麩中的植酸,可使強力的荷爾蒙失去作用,防止腫瘤受到刺激而生長。燕麥麩是水溶性纖維的一種,水溶性纖維不會被腸胃道所吸收,並且能夠溶於水而形成凝膠體,可以在腸胃道中膨脹,增大體積,用來刺激腸子的蠕動,使消化順暢、避免便秘。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吃杯燕麥麩者,其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可以減少14%。燕麥麩為何能產生這種效果?原來,肝髒是利用膽固醇來製造膽汁酸,燕麥麩中的可溶性纖維,可以黏附膽汁酸,使膽汁酸隨之排出體外。在這種情況下,肝髒可以從血液中吸取更多的膽固醇,以補充膽汁酸,並達到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員,曾查閱10項對燕麥麩的研究,發現平均每天吃3克的燕麥麩,可以降低5%~6%的膽固醇,間接地降低心髒病的罹患率達12%。
疫苗
許多細菌和病毒會給人類帶來疾病,造成死亡。然而,人們也正是利用這類細菌和病毒以毒攻毒,把它注射到正常人的身體裏,使人體在後天產生對某種疾病的抵抗力。這種用來注射的細菌和病毒,就是疫苗(或菌苗)。
疫苗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我國宋朝,當時一些民間醫生就已知道用天花病人防疫注射的痘痂,吹進健康人的鼻孔裏,使他在患輕微的天花病過程中,獲得對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宇宙胚種論
宇宙胚種論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物來自別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種”,它們可以通過光壓或隕石而到達地球。此種看法在19世紀頗為流行,至今還有少數科學家堅持。例如,英國分子學家克裏克等人,根據地球生物有統一的遺傳密碼以及稀有元素鉬(Mo)在酶係中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實,推測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由數十億年前某富含鉬的文明星球的胚種發展而來。又如英國天文學家霍伊爾根據某些細菌在高溫、幹燥或強輻射等條件下亦能生存的事實,也堅信“宇宙胚種”能通過種種惡劣環境而到達地球,並認為某些碳質球粒隕石實際上含有焦化的細菌和孢子。“宇宙胚種論”目前還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退一步說,此說即使能成立,也沒有解決最早的“胚種”(生命)是怎樣起源的問題。
藥物的副作用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二重性的。藥物在治療中所產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即為副作用。如利用阿托品的抑製腺體分泌作用為麻醉前給藥時,其平滑肌鬆弛作用引起手術後腸脹氣就成為副作用。20世紀70年代初,經過中國醫務人員的社會調查發現,食用粗製棉籽油地區的男子易患不育症,當然這對食用油來說是嚴重的副作用,經過實驗室研究證明,粗製棉籽油中引起不育症的有效成分是一種黃色結晶物質,叫作棉酚。服用棉酚後,主要作用於睾丸的精子發生過程,引起精子死亡,使精子數量減少甚至完全消失,失去了生育能力。隻要停止服用棉酚3個月後,又可逐漸恢複正常生精能力。這一發現導致了一種新藥的出現,該藥成為計劃生育的主要藥物。
乙肝疫苗研製成功
乙型肝炎亦稱血清性肝炎,其病毒是直徑為42毫微米的球狀體,由外殼和內核組成,抗原就是其外殼的成分。通常通過輸血、針頭注射等途徑傳播,亦可經胃腸道傳播,與肝癌有密切關係,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早在1964年,醫學家們就從澳大利亞居民的血清中發現了乙型肝炎抗原。1970年,又從含乙型肝炎抗原的血清中發現了乙肝病毒。
1988年12月,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和衛生部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合作,采用基因工程技術,研製成功高純度、高效、安全的乙肝疫苗,並成功地用於人體。
乙醛酸循環
植物細胞內脂肪酸氧化分解為乙酰COA之後,在乙醛酸體(glyoxysome)內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蘋果酸;此琥珀酸可用於糖的合成,該過程稱為乙醛酸循環。動物和人類細胞中沒有乙醛酸體,無法將脂肪酸轉變為糖。植物和微生物有乙醛酸體。油料植物種子(花生、油菜、棉籽等)萌發時存在著能夠將脂肪轉化為糖的乙醛酸循環。水稻盾片中也分離出了乙醛酸循環中的兩個關鍵酶——異檸檬酸裂解酶和蘋果酸合成酶。
陽光
陽光是孕育生命的能源,但現在由於臭氧層被破壞,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增強。如果經常曝曬在陽光下,紫外線會穿透皮膚,在體內產生自由基,而自由基不僅會加速皮膚的老化,引發皮膚癌,並可能促使某些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的病情惡化。
遺傳密碼字典
遺傳密碼字典,這部特殊的字典的查法,是先取左邊第一堿基一個字母,再取上麵第二堿基的一個字母,最後取右邊第三堿基的一個字母,合起來就是一個氨基酸。例如CUU代表亮氨酸,AAG代表賴氨酸,GAG代表穀氨酸,AAU代表天冬氨酸等。更有趣的是,密碼裏還有句號,用來表示氨基酸連成一個段落。借助這部生物字典,我們可以翻譯下列一段密碼:GCA丙氨酸、AAC天冬酰胺、UCC絲氨酸、GGU甘氨酸、AUC異亮氨酸、UAC酪氨酸、UAA句號、UAG句號、GGA甘氨酸、UUA亮氨酸、CCC脯氨酸、AUG甲硫氨酸、UCG絲氨酸、AAG賴氨酸、ACA蘇氨酸、AAG賴氨酸。原來,它就是噬菌體R身上部分遺傳密碼。這部生物“字典”,即適用於從細菌到人類的一切生物。
亞硝胺
亞硝胺有100多種化合物,不同的亞硝胺可引起不同的腫瘤,最主要的有食道癌、胃癌、肝癌,而且可通過胎盤對後代誘發腫瘤或畸形,亞硝胺是由亞硝酸鹽及蛋白質中的仲胺形成的,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含量較高的食品有鹹魚、蝦皮、啤酒、鹹肉及硝的肉製品香腸等,肉菜餡放置時間過長也會產生亞硝酸。爛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受細菌和唾液的作用可分解為亞硝酸鹽,再與蛋白質中的仲胺在胃內可合成亞硝胺。當胃液PH值為3時,可抑製亞硝胺形成:當PH值為5時,能促成亞硝胺的形成。
亞麻仁油
亞麻仁油是用亞麻仁籽經第一道冷壓提煉的純植物油,完全不含膽固醇,卻富含維持生命所需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3脂肪酸)和維他命E。亞麻仁油不宜加熱,是因為加熱會誘導有機體突變,導致癌症。亞麻仁油和大多數其他蔬菜油最大的不同,是含有另一種人體不可或缺的脂肪酸——Alpha亞麻油酸(ALA)。這是一種Omega-3脂肪酸,進入人體後,人體會將它轉化為二十碳五烯酸,然後再轉換為有用的前列腺素。在魚油裏也發現了Omega-3脂肪酸,因此亞麻仁油被認為可以取代魚油(這對素食者而言,頗具意義)。不過,研究者也指出,用量可能需要多一些,大約7.2克的亞麻仁油,才等同於1克的魚油。
盡管如此,亞麻仁油還是有許多獨特的特質,它可以防治皮膚炎症、消除便秘、降低膽固醇、治療良性前列腺肥大、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對抗乳癌。國外許多醫師建議,不妨將亞麻仁油當成營養補充品,每天攝取一湯匙的亞麻仁油,以確保必需脂肪酸不虞匱乏。此外,亞麻仁油必須貯存於不透明、密封的瓶罐中,放置於冰箱冷藏或冷凍,並在限期內吃完,才能真正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