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左右對稱卵裂(1 / 3)

Z 左右對稱卵裂

左右對稱卵裂是動物卵裂的特殊型,即對正中麵,卵裂麵呈左右對稱排列。無論是卵黃多的大形頭足類的部分卵裂,還是卵黃少的小形的海鞘的完全卵裂,均可看到這樣卵裂形式。此外,屬於放射型的兩棲類卵和螺旋型的蛔蟲卵,也是表現為左右對稱型。

左手優勢

這是關於動物特別是人體機能表現側麵優勢的一種用語,一般是指身體各器官的運動和感覺機能其左側比右側占優勢而言。最普通的例子是上肢的運動。在人類,不論人種或民族,一般都是右手優勢,據說約5%為左手優勢。但是判斷右手優勢或左手優勢,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簡單。聾啞人中左手優勢多,另外口吃和斜眼者左手優勢也比較多。右側優勢固然有文化形成上的原因,但其中特別是作為產生左手優勢的重要因素,還有遺傳、進化、習慣和解剖學上的左右差(血液的分布、視覺、重心偏離)或胎兒位置等各種學說,左手優勢者,其右側大腦皮質運動區的機能占優勢,據認為此時語言中樞也是右側優勢。關於猴和類人猿的右側優勢和左側優勢也曾有所研究,但結果是隨動物與研究者的不同而很不一致,總之,似乎沒有顯著的差異。關於視覺或聽覺上的側麵優勢問題,現在還不清楚,僅在關於閉眼的輻肌機能方麵,有些檢查成果。

作用光譜

對於光化學或光生物學的反應係統,每單位時間給與具有一定光量子數(或能量)的單色光時,用光譜來表示的反應速度對波長的依賴關係。也可用引起一定量反應所需要的光量子數的倒數對波長所作的圖來下定義。在求作用光譜的時候,最好在反應量(或速度)與光量子數(或每單位時間的數目)成比例的光強範圍內進行。通過比較作用光譜和反應係統所包含的物質的吸收光譜,可以了解光化學或光生物學過程的機製。譬如,求得了光合成各過程的作用光譜,就知道了葉綠素在光化學過程中起核心作用,同時也知道由其他色素向葉綠素的能量轉移是以高效率發生的,等等。

最終產量恒定定律

在相同的生境條件下,不論最初的密度大小,經過充分時間的生長,單位麵積的同齡植物種群的生物量是恒定的,這稱為最終產量恒定定律。但對葉層尚未鬱閉的低密度或不進行自然稀疏而引起共同死亡的極端的高密度,或在對生長極端不利的生境條件下,此定律不能成立。另外,所謂生物量是指整個植物體而言,而對於植物的特定部分,除去葉重(或葉麵積)一般則不成立。

最適策略

最適策略原是在Game理論中所使用的術語,指使其目的函數最大化的策略。在生物學中,最早是由R.H.M-acArthur和E.R.Rianka(1966)提出的,即關於動物的采食活動中,為了使個體采食效率(單位時間內獲取食餌所得的能量收益對能量支出的比值)變為最高,在何處采獲多少、什麼食物才算最適選擇這一問題。以後將遺傳的適應度等作為目的函數,對於勢力範圍(地盤)的大小、群的大小以及繁殖方式等也廣泛地應用。一般為了在某一條件下達到特定的目的,預先可以考慮幾個設想的策略,其中能達到最高效率的稱為最適策略。常通過數理模型進行探討,假設一個具有相關的所有變數的狀態空間,給與可設定的策略集群,製訂出一個以上的最適基準或適應度函數的方法。在最適化理論中,因為如何確定效率的問題以及在個體理論的觀點上對有的依存關係不易處理,所以留下不少難解之點。

最適曲線

最適曲線是表示溫度與生理活性關係的曲線。當生理現象以化學反應為主而發生時,那麼反應速度的溫度法則在某種程度上是適合的。雖然,與在試管內的酶化學反應有許多類似點,但由於生物體內酶係的複雜性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水、物質的移動,以及原生質狀態的變化等,則不能按此法則運行。溫度係數Q10(溫度每升高10℃,所增加的反應速度)為2~3的,也隻限於極有限的生理學上的溫度範圍。某種生理現象(例如生長)開始的溫度稱為最低溫度,最旺盛時的溫度稱為最適溫度。其間有相當部分可完全服從上述法則,可是比最適溫度更高的溫度時反而會使生理現象下降,終於達到停止點,這點稱為最高點。表示溫度和生理活性程度關係的這樣的曲線稱為最適曲線。將曲線上的最低、最適、最高三點稱為主要點。在許多生理現象中分別為零度左右、30℃左右、45℃左右。溫度以外的因子,如表示培養液中鹽類濃度等和生理活性程度關係的曲線,當情況與上述例子具有同樣的傾向時,這種曲線同樣稱為最適曲線。

最長的細胞

神經解剖學家發現,在哺乳類動物的神經係統中,有些專管運動功能的神經元(也就是神經細胞),它的突起部分可以長達1米以上。它們的細胞體位於大腦皮層或脊髓灰質中,但它們的突起末端卻可伸到很遠的地方。位於大腦皮質的叫做錐體細胞,這種細胞有個很長的突起叫軸突。軸突是用來傳遞信息的通道,大腦下達的運動指令就是沿著這條線通過腦幹到達脊髓。脊髓中接受大腦皮質下達指令的細胞叫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它也有一個很長的軸突,這個軸突穿出錐管,沿著脊神經直達所支配的肌肉,將大腦的運動指令轉變成肌肉運動的信號,肌肉就按大腦的意圖運動。

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相一致。大腦皮質到脊髓、脊髓到肌肉的距離都很長,建立距離這麼遠的兩部分之間聯係的神經細胞必然有特定的結構,因而具有那樣長的突起。而且,動物的個體越大,它的運動神經元也就越長。

轉基因器官移植

1995年,英國科學家把人類的DNA注入一隻豬的胚胎中,6個月以後,一隻轉基因小豬在手術台上出生。科學家們希望人的基因使豬的器官能與人類免疫係統相協調,由此解決醫學上日益嚴重的用於器官移植手術的器官短缺。采用豬器官麵臨一些問題,反對動物活體解剖人士和醫學倫理學人士,以各種方式表達反對意見。一家英國公司的轉基因豬家族現在已有200多個成員。這家公司正在做進一步的試驗,讓人類血液在轉基因豬的心髒中流動,據負責這項研究的科學家1994年6月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異體移植會議上說:“可以完全肯定,轉基因豬的心髒比普通豬的心髒工作情況要好得多,而且免疫排斥的跡象少。但是還不清楚這是否可以導致提高異種移植器官在病人體內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