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口器

口器是節肢動物口兩側的器官,有攝取食物及感覺等作用。昆蟲口器由頭部後麵的3對附肢和一部分頭部結構聯合組成,主要有攝食、感覺等功能。蜘蛛的口器包括兩對附肢(蜘蛛不是昆蟲,為蛛形綱),昆蟲的口器包括上唇1個,大顎1對,小顎1對,舌、下唇各1個。上唇是口前頁,1塊(其內有突起,叫上舌)。舌是上唇之後、下唇之前的一狹長突起,唾液腺一般開口於其後壁的基部。大顎、小顎、下唇屬於頭部後的3對附肢。

闊葉紅鬆林

闊葉紅鬆林是中國東北東部山區的地帶性森林植被,是溫帶針闊混交林的典型代表,和全球同緯度地區的森林相比,以其建群種獨特、物種豐富及含有較多的亞熱帶成分而著稱。在闊葉紅鬆林中,針葉樹種主要是紅鬆,闊葉樹種主要有紫椴、蒙古櫟、水曲柳、春榆、裂葉榆、大青楊及槭屬的色木槭、擰勁槭等,這些都是長白植物區係的代表種。其中紅鬆、水曲柳、春榆和白樺等屬於第三紀孑遺種,表明其植物區係的古老性,屬第三紀植物區係係統。

恐龍“活”起來

霸王龍生活在距今6 500萬年至6 800萬年以前,生活在北美洲,每隻腳上隻有3個爪子,走得很快,約每小時走30多千米,滿嘴有50個鋸形牙齒,每個牙齒有6寸多長,它們就是用這種巨牙捕食動物的,霸王龍喜歡吃的動物有鴨嘴恐龍、三角恐龍以及其他食草動物等。

英國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近日展出了一個新的霸王龍模型,該模型是由日本的一家公司製造的,長23英尺,高近14英尺,造價33萬美元。這個模型可不是一般的模型,它與眾不同,不僅能夠活動,還能發出可怕的吼叫,這還不算什麼,更奇的是它還發出氣味。

霸王龍是一種凶猛的大型食肉動物,所以它身上的氣味應該很複雜,真的不太容易“複製”出它原有的氣味。霸王龍的氣味是由沼澤地的腥味、酸辣味以及泥土的氣味混合而成的氣味。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是現存最大的蜥蜴,在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小島上能發現科莫多巨蜥。這些小島最大的也不過長32千米,寬19千米。科莫多巨蜥是一種巨大的蜥蜴。成年雄性科莫多巨蜥大約有3米長,136千克重。

科莫多巨蜥生活在岩石或樹根之間的洞中。每天早晨,它們鑽出洞來覓食。它們的舌頭有分叉,能辨別氣味,不斷地吐進吐出。通常情況下,它們都盡量找那些已經死去的動物為食,但也會捕殺豬、羊、鹿等動物,還攻擊過一些獨行的小孩。

在一群科莫多巨蜥中,通常年長而且體形較大的優先進食。它們會用強壯的尾巴擊打年幼者,使之不能接近食物。科莫多巨蜥進食時狼吞虎咽,盡其食量而吃。有時吃得太多,以至於不得不歇上六七天來消化食物。

考拉也要計劃生育

提起澳大利亞,人們就會想到考拉,可是有誰知道這種動物也麵臨著滅亡的危險呢?說起來令人不可思議,正是人類的好心幫了倒忙。

早在上個世紀初,由於人類過分的捕獵,考拉行將滅絕,澳大利亞對大規模獵殺考拉的行為深表震驚,於是下令對考拉進行保護,把考拉集中到獨立的保護林中或是小島上加以保護,由於沒有人類和其他的大型動物對它們進行威脅,而且有足夠的桉樹為它們提供食物,所以考拉數量便迅速恢複起來。

考拉數量增長得太快了,每三年數量就增加一倍,可是這種動物隻吃桉樹葉,澳大利亞的桉樹越來越少,種植新樹苗顯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種狀況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桉樹林早晚有一天會消失,而隻吃桉樹的考拉的命運就可想而知。

目前在澳大利亞正在采取兩種保護措施,一是為考拉建立新的生活區,再就是對考拉施行絕育手術,這兩項措施看起來都比較“人道”,但後一種措施卻遭到動物保護者的極力反對。

澳大利亞考拉基金負責人德波拉·塔伯特就認為,與其給考拉施行絕育手術,不如想辦法多種些桉樹。“任何一種動物,如10年沒有後代出生,那麼這種動物就會滅絕,到那時我們該怎麼辦?”

糠椴

糠椴屬椴樹科,落葉喬木,高達20米,樹皮灰白,葉互生,卵圓形,長8~15厘米,寬7~14厘米,端銳尖,葉基淺心形,葉緣粗鋸齒,有長尖,葉背密生白色毛。聚傘花序下垂,苞片長5~15厘米,花瓣黃色。果實球形,徑5毫米。

抗氰呼吸

大多數生物包括部分植物的有氧呼吸會被一些能與細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鐵原子結合的陰離子強烈地抑製。這些陰離子中以氰化物(CNi-)和疊氮物(N3-)最為有效。此外,一氧化碳(CO)也能與鐵原子形成極強的複合物而阻礙電子的傳遞和毒害呼吸作用。但是對於一些植物組織,在細胞色素氧比酶抑製劑存在時呼吸作用仍然進行,這類抑製劑對呼吸作用的影響並不大。這時的呼吸作用稱為抗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