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內容物瘤胃水含量較高,平均可達85%~90%;幹物質含量較低,平均為10%~15%,瘤胃PH值比較穩定,在5.5~7.5之間。

卵也叫“卵子”,指成熟的單個的雌性生殖細胞。卵的形狀像圓球或橢圓形,一般不能活動,卵內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各種動物的卵的大小相差很大,蚯蚓、寄生蟲的卵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魚卵、蛙卵也很小,但用肉眼能見到;平常吃的雞、鴨、鵝蛋是較大的動物卵。

卵裂

卵裂是指受精卵經過多次連續迅速的細胞分裂,形成許多小細胞的發育過程。每次卵裂產生的子細胞稱卵裂球。卵裂的主要特點是細胞周期短;每次卵裂,核物質重新合成增長,細胞質沒有增長,但其理化性質發生變化,因而卵裂球幾乎不生長即迅速地進行下次分裂,卵裂球體積越來越小,一旦核質比例達到平衡,細胞分裂速度開始減慢。卵裂後形成的大量小細胞,是便於以後形態發生中細胞的重排、胚層和器官原基的形成和胚體體形的塑造。各種動物卵裂速度相差很大,海膽卵子受精後數小時即形成數千個細胞,蛙1天內形成數千個細胞,而哺乳類1天時尚不能完成第1次卵裂,隨後的每次卵裂也需10~12小時,在脊椎動物中是最慢的。動物卵裂模式和卵內所含卵黃的數量及分布有密切關係,卵黃可阻滯卵裂進行的速度,甚至阻止卵裂麵將細胞完全分開。

鱗式

鱗式指魚鱗的排列方式。鱗式因種而異,成為分類鑒定標準之一。鱗式的寫法是側線鱗數(側線上鱗數÷側線下鱗數)。如,鯉魚的磷式是34~38(5/8)。表示鯉魚的側線鱗數(被側線孔所穿過的鱗片)為34~38片,側線上鱗數(自側線到背鰭前端的橫列鱗)為5片,側線下鱗數(自側線到臀鰭起點基部的橫列鱗)為8片。

磷脂

磷脂是重要的兩親物質,它們是生物膜的重要組分、乳化劑和表麵活性劑(表麵活性劑是能降低液體,通常是水的表麵張力,沿水表麵擴散的物質),磷脂根據骨架的不同可以分為磷酸甘油脂和鞘磷脂。其中,甘油磷脂又可以根據極性頭部集團的不同分為磷脂酰膽堿、磷脂酰乙醇氨、磷脂酰絲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甘油磷脂酸等。

淋巴係統

淋巴係統是人體的重要防衛體係,它與心血管係統密切相關。淋巴係統能製造白細胞和抗體,濾出病原體,對於液體和養分在體內的分配也有重要作用。

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環係統一樣,淋巴係統也是一個網狀的液體係統。淋巴係統裏流通的淋巴液,由血漿變成,但比血漿清,水分較多,能從微血管壁滲入組織空間。

脾髒是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能過濾血液,除去衰老的紅細胞,平時作為一個血庫儲備多餘的血液。

淋巴係統有許多管道和淋巴結,毛細淋巴管遍布全身,收集多餘的液體,輸入兩條總導管:一條是淋巴係統的主幹胸導管,與脊柱互相平行,通向左邊近心髒的一條大靜脈;另一條是右淋巴導管,通向右邊的靜脈。

淋巴係統沒有一個像心髒那樣的泵來壓送淋巴液。新的組織液流入細胞間的空隙中的液體擠入淋巴管。動脈和肌肉的張縮也對淋巴液施加向前的壓力。呼吸作用則在胸導管內造成負壓,使淋巴液向上流而回到血液中去。

兩 棲 綱

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是一類原始的、初登陸的、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新生器官)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現生的有3目約40科400屬4000種。除南極洲和海洋性島嶼外,遍布全球。中國現有11科40屬270餘種,主要分布於秦嶺以南,華西和西南山區屬種最多。兩棲動物既有從魚類繼承下來適於水生的性狀,如卵和幼體的形態及產卵方式等;又有新生的適應於陸棲的性狀,如感覺器、運動裝置及呼吸循環係統等。變態既是一種新生適應,又反映了由水到陸主要器官係統的改變過程。

賴 氨 酸

賴氨酸為堿性必需氨基酸。由於穀物食品中的賴氨酸含量甚低,且在加工過程中易被破壞而缺乏,故稱為第一限製性氨基酸。

賴氨酸可以調節人體代謝平衡。賴氨酸為合成肉堿提供結構組分,而肉堿會促使細胞中脂肪酸的合成。往食物中添加少量的賴氨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與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分泌功效,起到增進食欲、促進幼兒生長與發育的作用。賴氨酸還能提高鈣的吸收及其在體內的積累,加速骨骼生長。如缺乏賴氨酸,會造成胃液分泌不足而出現厭食、營養性貧血,致使中樞神經受阻、發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