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裂 峽 鲃
裂峽鲃體長,紡錘形,側扁,腹部圓,無棱,頭較大,約占體長的1/3。吻圓鈍,略突出,吻端光滑。吻皮不發達。口端位,口角達眼前緣,上唇與吻皮之間有1條溝,該溝後伸繞過口角須基部外側向前向內伸折成為唇後溝。左右唇後溝互不相通,口角須長約等於眼徑。鰓峽中央有1條深縱溝達口下方。鰓膜相連且遊離。鱗較大;側線鱗26~29。背鰭最後硬刺上半部軟而下部稍硬且有時有小鋸齒;背、臀鰭外緣均內凹。體銀白色,背側暗綠,背、腹鰭始點間有1垂直黑帶紋。背鰭灰黑,其他鰭橘紅色,尾鰭上下緣黑色。一般體長200~300毫米。成魚雄性的偶鰭、臀鰭及尾鰭為橘紅色外,頭部及體鱗有許多小珍珠狀追星。小魚尾柄中部及尾鰭基也有較明顯的黑色垂直狀紋,在尾部臀鰭基前端上方尚有一圓黑斑。
靈芝孢子粉
靈芝孢子粉是靈芝發育後期彈射釋放出的種子,生物學上稱擔孢子,集中起來後呈粉末狀,通稱靈芝孢子粉,它的利用和研究是近幾年來新發現的。靈芝孢子粉在自然環境下收集非常困難,大約出產100千克椴木靈芝才能收集1千克孢子粉,每個孢子直徑隻有5~8微米,孢子內含有比靈芝更豐富的多糖肽、腺嘌呤核苷、蛋白質、酶類、硒元素等特殊成分,靈芝孢子粉在增強免疫,抑製腫瘤的藥效方麵遠遠超過其母體靈芝。
鏈 黴 菌
鏈黴菌屬是最高等的放線菌。有發育良好的分枝菌絲,菌絲無橫隔,分化為營養菌絲、氣生菌絲、孢子絲。孢子絲再形成分生孢子。孢子絲和孢子的形態、顏色因種而異,是分種的主要識別性狀之一。已報道的有千餘種,主要分布於土壤中。已知放線菌所產抗生素的90%由本屬產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根據氣生菌絲(孢子堆)的顏色、基內菌絲的顏色、可溶性色素、孢子絲的形狀、孢子的形狀和表麵結構等特征,將本屬分為14個種組,每個種組又包括許多不同的種,以此做為鏈黴菌屬各種的鑒定和尋找新的抗生素產生菌的依據。主要代表如產生鏈黴素的灰色鏈黴菌。
量子生物學
量子生物學是運用量子力學的概念、方法研究生物學問題的科學。主要研究生物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和作用方式,生物分子的電子結構與反應活性,生物大分子的空間結構與功能等。
鬣狗
鬣狗是凶猛的肉食動物,生活在非洲草原上。不論是休息、捕獵、行進或繁殖,鬣狗都是成群結隊進行的。但是,它們構成群體的方式卻極其與眾不同。
其他群居的哺乳動物,例如獅子,雌性之間有血緣關係的組成一群,流浪的雄性可以加入其中。鬣狗則是另一種情況。在任何一個數量達到30隻的狗群中,所有的成年雄狗之間都有血緣關係,而所有的成年雌狗則來自於另一群體。除非其中有幼狗,否則狗群會不斷穿梭在固定的巢區內尋找食物。成年鬣狗共享獵物,但通常讓幼狗先吃。在每群鬣狗中每次隻有一隻雌狗與一隻雄狗一起繁殖後代,同時這一對也領導捕獵活動。
駱駝
駱駝非常適合,或者說適應在晝熱夜寒、缺少水和綠色植物的陸地上生活,例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或中亞的戈壁灘。
駱駝吃各種植物,甚至包括其他動物碰都不碰的荊棘和含鹽的灌木。為尋找食物,它們會長途跋涉。駱駝具有驚人的能力,可以在缺水的情況下行走很長時間。
駱駝在它們的身體組織內貯存水,一隻駱駝在不工作時可以10個月不喝水,隻是到了那時,它會變得又瘦又憔悴。如果找到了水,它可以在10分鍾內喝下135升。那時,它的身體會恢複到正常狀態。
駱駝有兩種:單峰駱駝(大部分分布在非洲和阿拉伯,隻有一個駝峰),雙峰駱駝(來自戈壁沙漠,有兩個駝峰)。駝峰裏貯藏著能量豐富的脂肪。在沒有食物又必須行走的情況下,它們就利用這些脂肪來提供能量。
老虎的棲息地
亞洲北部的東北虎(西伯利亞虎)主要棲息在俄國南部;華南虎僅在中國南部才能夠看到;印支虎棲息在南亞的大部地區;孟加拉虎主要生活在印度;而蘇門答臘虎僅僅生活在蘇門答臘;巴厘虎、裏海虎和爪哇虎在過去的70年內就逐漸滅絕了。
不同種的老虎生活在極不相同的環境中:從南亞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帶一直到西伯利亞的亞寒帶針葉林帶。在印度西北部幹燥的荊棘叢和喜瑪拉雅山角下的高草叢中都能找到它們。甚至在喜瑪拉雅山3000米高的雪地裏仍能找到它們的足跡。所以老虎所能生存的棲息地可以歸結為:任何地形,隻需覆蓋有植被,有大型獵物存在且有水源即可。
瘤胃
瘤胃是反芻動物的第一胃。食草動物反芻時,食物從此處返回口中。瘤胃位於腹腔左側,幾乎占據整個左側腹腔,在它前側部是瘤胃前庭,經噴門與食道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