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的“天文導航”

每到秋天,成群結隊的候鳥向南方飛去。到了第二年春天,它們又飛回到原來生活過的地方。

令人驚奇的是,候鳥的遷徙幾乎有它一定的路線,而且每次總是能夠找到自己當年營建的“家”。科學家們把白喉鶯放進天文館的天象廳裏,那裏布滿了類似北歐的夜空,滿天星鬥。白喉鶯就在人造的星空裏飛翔著,很快地找到了南方,朝著過冬的方向飛去。當科學家們把“天空”向水平方向旋轉180度時,鬥轉星移,白喉鶯就調頭向著相反的方向飛去。

科學家們把“天空”的位置一連交換了好幾次,白喉鶯總是無差錯地朝著星座指示的方向飛。而當“天空”沒有星座的時候,白喉鶯就失去了識別方向的能力。白喉鶯等夜間飛行的候鳥能用星星來確定自己的位置,識別方向,是種“天文導航”。

鳥巢建築師

在鳥類王國中,有不少高明的“建築師”,它們會造出形形色色的鳥巢。

鳥類築巢的地點、築巢用的材料、巢的結構和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啄木鳥生活在樹林裏,它就利用現成的或者自己啄出的樹洞,在裏麵鋪上木屑來築巢。野鴨生活在有水的地方,它就在水邊草叢中築巢。

啄木鳥和野鴨的巢簡單而粗糙,有些鳥的巢卻非常精致。長尾縫葉鶯築巢本領非常強。縫葉鶯,顧名思義是會縫紉的鳥,它像裁縫那樣會用“針”和“線”來縫巢。春天,雄性縫葉鶯紛紛尋找情侶,雙雙結伴,共同營建自己的“安樂窩”。它選擇一兩片芭蕉、香蕉、野牡丹或野葡萄的葉片,利用植物纖維、蜘蛛絲,或者人們丟棄的細長線做縫線,用自己的長喙當“縫針”,加上腳爪的配合,把樹葉的邊緣縫合起來,做成掛在樹枝上的囊袋。然後,往囊袋裏填進柔軟的細草等,最後做成一個致密的深杯狀小巢。

世界上還有些鳥築巢的本領非常高強。南非有一種織巢鳥,常常一二百對生活在一個“公寓大廈”裏,但各有自己的房間。它們在築巢的時候,全體出動,通力合作,共建“公寓大廈”。

築巢時,它們熙熙攘攘,忙個不停。一隻經驗豐富的織巢鳥擔任著“總指揮”的角色,它飛來飛去,叫個不停。在“總指揮”的鳴叫聲中,織巢鳥先搭蓋一個非常大的茅草屋頂,再各自編織一個圓瓶形的小巧玲瓏的分巢。

分巢築成後,它們又齊心協力地在“公寓大廈”的進口處,再築一條細長的管道,作為出口。這種“公寓大廈”高達3米左右,直徑將近5米,看上去蔚為壯觀,令人驚奇。

釀酒酵母

釀酒酵母是與人類關係最廣泛的一種酵母,不僅因為傳統上它用於製作麵包和饅頭等食品及釀酒,還在於在現代分子和細胞生物學中用作真核模式生物,其作用相當於原核的模式生物大腸杆菌。釀酒酵母是發酵中最常用的生物種類。釀酒酵母的細胞為球形或者卵形,其繁殖的方法為出芽生殖。

內皮細胞

內皮細胞是分布在腦、淋巴結、肺、肝髒、脾髒等器官組織中的一些有共同特點的吞噬細胞的總稱,他們吞噬異物、細菌、壞死和衰老的組織,還參與集體免疫活動。用高倍鏡觀察腸係膜上的毛細血管,可見到內皮細胞,內皮細胞較間皮細胞小,排列緊密。

囊胚

當胚盤出現卵裂腔時,則形成盤狀囊胚(胚盤),胚盤中內部分的卵裂完整,其下麵的囊腔內有囊胚液,較透明的稱明區,胚盤周圍由於卵裂不完整而與卵黃相貼,發暗稱暗區。

經過卵裂,受精卵被分割成很多小細胞,這些由小細胞組成的中空球形體稱為囊胚。卵裂結束,囊胚細胞要經過一係列複雜的運動,導致細胞空間相互關係的改變。不同生物的囊胚細胞的運動過程的變化極大,但是脊椎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囊胚的表麵形成一個開口,叫胚孔,細胞通過胚孔移入到囊胚的內層。

桑椹胚進一步發育,細胞開始出現分化,聚集在胚胎一側,個體較大的細胞,稱為內細胞團,將來發育成胎兒的各種組織,而沿透明帶內壁擴展和排列的,個體較小的細胞,稱為滋養層細胞,它們將來發育成胚膜和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