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CD
PCD:細胞程序性死亡,又稱凋亡,是指細胞內由於受到某種基因調控時所采取的一種主動的有序的死亡方式。具體指細胞遇到內外環境因子刺激時啟動的一種自身保護措施,是一種主動的受基因調節控製的細胞自殺方式,包括一些分子機製的誘導激活和基因編程,通過這種方式去除體內非必需細胞或即將發生特化的細胞。PCD總是發生在生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某一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組織部位,涉及到某一個特定的細胞類型,這個過程是可以被檢測到的。該現象廣泛存在於動植物有機體中,目前對於PCD的研究,動物比植物方麵的研究更為廣泛深入。
對於PCD的認識和研究最初是從觀察兩棲類動物的變態現象開始的,後來人們發現PCD普遍發生於無脊椎和脊椎動物體中,例如昆蟲變態反應中無用細胞的去除、蝌蚪尾巴的消失、脊椎動物和人類非功能性腺的退化以及皮膚表麵細胞的死亡,等等。大量研究表明,發生PCD的細胞一般具有比較典型的形態和生化特征,即細胞收縮、核濃縮、染色質邊緣化、核DNA被剪切成寡聚核小體大小的片段並最終被膜包圍形成凋亡小體等。
平鰭裸吻魚
平鰭裸吻魚屬鯉形目,裸吻魚科,裸吻魚屬。平鰭裸吻魚體長,粗壯,背鰭弧形,胸腹部平直,體前部平扁,後部側扁,尾柄細長。頭小,稍扁平,吻部寬扁,前端扁薄。口小,下位,橫寬。吻皮發達,兩側有深溝斜向口角,吻皮、上唇和上頜各自分離,吻皮向下包蓋住上唇,上頜外露,細狹,邊緣軟而透明;下頜突露於下唇之前,具銳緣。吻皮和下唇邊緣的狹區具細小的乳突。無吻須,具口角須1對,極短小,隱埋於吻皮內側上下唇相連處。眼稍小,側線鱗43~46個,背鰭刺弱,光滑;偶鰭平展,胸鰭寬大,具8~9根不分支鰭條;尾鰭叉形。體背褐色,沿側線具7~10塊深色斑,腹部色淺。
平鰭祼吻魚屬於小型魚類。生活於海拔1 000米以下的小溪流中,常棲息在溪澗湍急或小河礫石間隙,為雜食性魚類。以藻類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等為主要食物。產卵期約在7~8月。
平 胸 龜
平胸龜又叫鷹嘴龜、鷹嘴龍尾龜、大頭龜、三不象等。屬爬行綱,龜鱉目,平胸龜科,平胸龜屬。
平胸龜頭大,呈三角形,且頭背覆以大塊角質硬殼,上喙鉤曲呈鷹嘴狀,眼大,無外耳鼓膜。背甲棕褐色,長卵形且中央平坦,前後邊緣不呈齒狀。腹甲呈橄欖色,較小且平,背腹甲借韌帶相連,有下緣角板。四肢灰色,具瓦狀鱗片,後肢較長,除外側的指、趾外,有銳利的長爪,指、趾間有半蹼,既利於陸地爬行,又便於水中遊泳。尾長,個別已超過自身背甲的長度,尾上覆以環狀短鱗片。此龜的頭、四肢均不能縮入腹甲,是我國已知龜類中較特殊的一種。
平胸龜雄性腹部的甲殼比較長,平坦的胸部中央略微凹陷,尾巴粗,泄殖腔孔離腹甲後部的邊緣較遠,距尾基大約2.5厘米左右。雌性的胸部中央非常平坦並無凹陷,且身體很寬,肛門離腹部邊緣較近,大約在尾基1.5厘米處左右。
偏利共生
偏利共生亦稱共棲,是兩種都能獨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關係生活在一起的現象。偏利共生對其中一方有利,對另一方無關緊要,如一種色彩鮮豔的雙鋸魚常在海葵的觸手間遊動,受到海葵的保護,而其他種類的小魚若靠近海葵,就會被其觸手抓住並被吃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