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柳合抱的奇樹
在四川中江縣倉山古鎮有一株垂柳老樹,柳樹樹齡至少有上百年了。這株樹現已被一株黃桷樹(榕樹)的須根緊緊擁抱纏繞,柳樹樹身則被黃桷樹吞噬掉了一大半。兩株屬性完全不同的樹木,同時生長,樹幹樹葉同樣茂密。
據當地人介紹,這株黃桷樹,原來隻是一棵很不起眼的小樹苗,先是寄生在老垂柳的樹幹上,後來,逐漸用它那繁茂的須根占據了老垂柳的整個身心。最終,便長成了這株奇樹。樹通高約15米,樹冠覆蓋麵積約100多平方米,樹幹直徑約1米。為了保護好這株榕、柳合抱的珍稀怪樹,當地人們用條石壘砌起高1.5米的護欄,將它圍住。
榕樹能獨木成林
獨木怎麼成林呢?人們也許會感到奇怪。有一種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的大樹就能創造出這樣的美妙景觀。它的名字叫榕樹。榕樹是一種壽命長、生長快、側枝和側根都非常發達的樹種。它的主幹和枝條上可以長出許多氣生根,向下垂落,落地入土後不斷增粗成為支柱根,支柱根不分枝不長葉,具有吸收水分和養料的作用,同時還支撐著不斷向外擴展的樹枝,使樹冠不斷擴大,這樣,柱根相連,柱枝相托,枝葉擴展,成為遮天蔽日、獨木成林的奇觀。榕樹的果實小鳥很喜歡食用,堅硬不能消化的種子也就隨著鳥糞四處散播,除了在熱帶地區的那些古塔、牆頭、屋頂上可以看到小鳥播種的小榕樹外,甚至在大榕樹上也生長著小鳥播種的小榕樹,構成了樹上有樹的奇特景觀。
蠑螈
蠑螈又叫火蜥蜴,全世界大約有400多種,分屬有尾目下的10個科,包括北螈、蠑螈、大隱鰓鯢(一種大型的水棲蠑螈)。它們大部分棲息在淡水和沼澤地區,主要是北半球的溫帶區域。
蠑螈身體短小,有4條腿,皮膚潮濕,體長大約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顯眼的模樣。中國大蠑螈體型最大,體長可達1.5米。
蠑螈主食昆蟲、蠕蟲、蝸牛和一些小動物,包括它們的同類。同其他兩棲動物一樣,靠皮膚來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濕的生活環境。環境到攝氏零下以後,它們會進入冬眠狀態。
大多數成年的蠑螈白天躲藏起來,晚上才出來覓食。有些則在繁殖季節才從地底下出來,或者是到溫度和濕度適合於它們生存的時候,才會露麵。有些種類的蠑螈,特別是無肺螈科的蠑螈完全是陸棲動物,它們過著遠離河流和池塘的日子。
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由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價值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計劃旨在為30多億個堿基對構成的人類基因組精確測序,發現所有人類基因並搞清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
人類遺傳性疾病
遺傳病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製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傳遞和終身性的特征。因此,遺傳病具有由親代向後代傳遞的特點,這種傳遞不僅是指疾病的傳遞,最根本的是指致病基因的傳遞。所以,遺傳病的發病表現出一定的家族性,父母的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裏攜帶的致病基因,通過生殖傳給子女並引起發病,而且這些子女結婚後還可能把致病基因傳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