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維生素均以維生素原(維生素前體)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
(2)維生素不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組成成分,它也不會產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
(3)大多數的維生素,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經常通過食物獲得。
(4)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計算,但一旦缺乏就會引發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維生素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3大物質不同,在天然食物中僅占極少比例,但又為人體所必需。維生素大多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本身不提供熱能。有些維生素如B6、K等能由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合成,合成量可滿足動物的需要。動物細胞可將色氨酸轉變成煙酸(一種B族維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維生素C除靈長類(包括人類)及豚鼠以外,其他動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數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維生素,不必由體外供給。許多維生素是輔基或輔酶的組成部分。
無病毒苗
未被病毒感染,或經人工處理去除病毒的植物苗株稱為無病毒苗。病毒病是栽培植物的常見病害。果樹病毒病主要通過帶病接穗或砧木經嫁接傳染,蔬菜、花卉的病毒病常通過塊莖、鱗莖等傳染。帶病毒的繁殖材料不表現明顯的病態,易擴大傳播。如柑橘黃龍病、蘋果鏽果病、棗瘋病等都是中國常見的果樹病毒病害,常導致果樹生長衰弱,產量質量降低,甚至全樹死亡。
應用無病毒苗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措施。獲得無病毒苗的方法有:
(1)選用經檢定證明為無病毒的植株作繁殖母株。
(2)用病毒植株為材料時,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法進行莖尖培養,分離出無病毒小植株培植成苗。
(3)把帶有病毒的枝、芽或苗株進行熱處理,處理的溫度約在35~45℃之間,處理時間由幾分鍾到幾個月,因植物和病毒種類而異。
(4)用種子繁殖,其苗木一般不帶病毒。
無義突變
無義突變是編碼某一氨基酸的三聯體密碼經堿基替換後,變成不編碼任何氨基酸的終止密碼UAA、UAG或UGA。雖然無義突變並不引起氨基酸編碼的錯誤,但由於終止密碼出現在一條m2NA的中間部位,就使翻譯時多肽鏈就此終止,形成一條不完整的多肽鏈。
烏 原 鯉
烏原鯉屬鯉形目,鯉科,鯉亞科,原鯉屬。
烏原鯉體側扁,成長菱形,背部隆起甚高,腹部平直。頭較小,吻較長,口,呈半月形;唇很厚,表麵有許多明顯而細小的乳頭狀突起。須2對,較長,頜須較吻須粗長。側線微下彎,側線鱗41~45個,背鰭與臀鰭均具強壯的硬刺,其後緣呈鋸齒形。背鰭外緣內凹,基底長,分枝鰭條為16~18。胸鰭較長,末端達到或超過腹鰭起點。頭部和體背部暗黑色,腹部銀白;每個鱗片的前部有一黑點,連成體側明顯的縱紋;各鰭為深黑色。
烏原鯉為江河中下層魚類,多棲息於流水深處底質為岩石的水體,亦能生活於流速較緩慢的水體底部。有短距離的洄遊習性,冬季產卵後溯江上遊,洪水期向下遊遊動。食性雜,常以口向水底岩石表麵吸食底棲動植物,以小型的螺螄、蚌類、蜆類為主,也食少量的水生昆蟲的幼蟲、水蚯蚓和藻類。因為吸吮是這種魚的取食方式,所以常不免將少量的泥沙亞帶入腸管中。一般需超過2齡始達性成熟,產卵季節為11月至翌年1月;卵分批產出,呈黃色,沉性,並具一定黏性;產卵場所多在水流湍急、多著生藻類的沙灘石邊、沙灘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