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維 管 束
維管束是維管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葉和幼莖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共同組成的束狀結構。維管束彼此交織連接,構成初生植物體輸導水分、無機鹽及有機物質的一種輸導係統——維管係統,並兼有支持植物體的作用。
外膜
外膜是包圍在線粒體外麵的一層單位膜結構,厚6毫米,平整光滑,上麵有較大的孔蛋白,可允許相對分子質量在5kDa左右的分子通過。外膜上還有一些合成脂的酶以及將脂轉變成可進一步在基質中代謝的酶。外膜的標誌酶是單胺氧化酶。
微體
微體是含有酶的單層膜囊泡狀小體,它呈圓球狀、橢圓形、卵圓形或啞鈴形。與溶酶體功能相似,但所含的酶不同於溶酶體。微體在短時間內幫助多種物質轉換成別的物質。過氧化物酶體,是存在於動植物細胞的一種微體,其中所含的一些酶可將脂肪酸氧化分解,產生過氧化氫。乙醛酸循環體存在富含脂類的植物細胞中,其中一些酶能將脂肪酸核油轉換成酶,以供植物早期生長需求。
微管
微管是一種具有極性的細胞骨架。它是由13條原纖維構成的中空管狀結構,直徑22~25納米。每一條原纖維由微管蛋白二聚體線性排列而成。微管蛋白二聚體由結構相似的α和β球蛋白構成,兩種亞基均可結合GTP,α球蛋白結合的GTP從不發生水解或交換,是α球蛋白的固有組成部分,β球白結合的GTP可發生水解,結合的GDP可交換為GTP,可見β亞基也是一種G蛋白。微管和微絲一樣,具有生長速度較快的一端和較慢的一端。微管在細胞內起支撐作用。另外,它還是兩種運載分子——驅動蛋白和發動蛋白,的行走軌道。微管可能連帶負在其上的發動蛋白會發放信號促進黏著斑的解聚,後者是黏著斑的周轉和尾部與底質分離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微衛星DNA
微衛星DNA是指重複單位序列最短,隻有2~6bp,串聯成簇,長度50~100bp,又稱為短串聯重複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簡寫為STR)。廣泛分布於基因組中。
微絲和其結合蛋白
微絲是由肌動蛋白(Actin)組成的直徑約為7納米的纖維結構。肌動蛋白單體(又被稱為G-Actin,全稱為球狀肌動蛋白)為球形,其表麵上有一ATP結合位點。肌動蛋白單體一個接一個連成一串肌動蛋白鏈,兩串這樣的肌動蛋白鏈互相纏繞扭曲成一股微絲。這種肌動蛋白多聚體又被稱為纖維形肌動蛋白。微絲能被組裝和去組裝。當單體上結合的是ATP時,就會有較高的相互親和力,單體趨向於聚合成多聚體,就是組裝。而當ATP水解成ADP後,單體親和力就會下降,多聚體趨向解聚,即是去組裝。高ATP濃度有利於微絲的組裝。所以當將細胞質放入富含ATP的溶液時,細胞質會因為微絲的大量組裝迅速凝固成膠。而微絲的兩端組裝速度並不一樣。快的一端(+極)比慢的一端(-極)快上5~10倍。當ATP濃度達一定臨界值時,可以觀察到+極組裝而-極同時去組裝的現象,被命為“踏車”。
微絲的組裝和去組裝受到細胞質內多種蛋白的調節,這些蛋白能結合到微絲上,影響其組裝去組裝速度,被稱為微絲結合蛋白。
維 生 素
維生素又名維他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以及性質雖然不同,但它們卻有著以下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