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等級區分。為了確保重點,根據用戶的重要程度可分為不同的等級。優先級高的用戶可以強拆正在通話的其他低等級的用戶,強占那些正在為較低等級用戶服務的通信設施。
通信網絡化
通信網絡的誕生,被譽為是通信發展史上的一座裏程碑。通信網之所以能獲此殊榮,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它順應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在信息就是財富、信息就是勝利的當今社會,時間的價值明顯上升,有時信息早到或晚到一刹那,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作為傳遞與交換信息的通信,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受人青睞。人們要求通信要迅速、可靠、不間斷。在按“點對點”的形式組織通信聯絡時,如果兩地間的傳輸信道受到阻塞,就會使全線癱瘓不能實現通信,從而貽誤信息的及時傳遞。而在建立了通信網絡的條件下,情況就大不一樣。通信兩地間既有直達路由,又有眾多的迂回電路。當通信網絡部分電路或設備發生障礙時,能自動選擇路由,實現迂回通信,此斷彼通,此阻彼達,可謂是“東方不亮西方亮,條條大路通羅馬”。當4個通信節點呈網狀互相連接時,運用排列求和公式可以算出,從通信始端到通信終端的路由共有5條,換句話說,可以通過5個方向建立通信聯絡;當5個通信節點互相連接時,從通信始端到通信終端的路由共有16條;當6個通信節點互相連接時,從通信始端到通信終端的路由增至65條。由於路由眾多,當某一方向出現信息傳遞擁擠時,就可利用空閑信道接替,實現無阻塞傳輸,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聯絡的時效性,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通信的需求。
在電子抗爭日益尖銳的今天,通信設施往往成為敵方首選的打擊目標。如何提高通信的抗毀生存能力,以確保信息不間斷的暢通,這也是人們所期盼的問題。在這一方麵,通信網絡也能一顯身手。
通信網絡的特點
當將眾多的通信信道按照一定的規律編織成網時,網絡的局部受損隻是影響一定的通信呼損率,使接通率下降,但仍能保證生存用戶間的通信,不會影響通信聯絡的全局。例如,當4個通信節點用6對線連接組成網狀式網絡時,如果其中有一對線出了故障,仍能保持各通信節點間互相連通;即使隻有在3對線的情況下,也能做到這一點,因而大大增強了通信網絡的抗毀能力,使信息傳遞不間斷。
通信網絡以其優異的特性,在通信領域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成為通信係統中的神經中樞。隨著社會日益信息化,無論是軍用通信網絡還是民用通信網絡都在不斷地發展,湧現出了許多新秀。下麵介紹的是在網絡世界中綻放出來的幾朵久開不衰的耀眼鮮花,它們分別是光纖通信網、微波接力通信網和衛星通信網。這三大通信網絡從地麵到空中直至九天,將整個地球覆蓋,成為組成現代通信網絡的三大支柱。
通信的基本對象
我們知道,圖像、數據與聲音是通信的三個基本對象。由於人類信息的大部分來自視覺,圖像所攜帶的信息量遠遠大於語音與數據,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圖像通信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
通信網絡的類型
通信網絡種類繁多,結構不一。在實際通信中,最簡單的通信網絡有環狀式、柵格式、網狀式和星狀式等多種。環狀式也叫格形式。甲、乙、丙、丁長途電話局之間都建立有直達電路(稱點點相連),中間不需要經過接轉。當其中有任何一條電路發生障礙時,隻要經過第三者一次接轉,即可建立迂回通信。例如,甲丁間的長途直達電路發生中斷,可以通過乙或丙長途電話局接轉,必要時也可經過乙和丙2個長途電話局聯合接轉。建立環狀式通信網,優點是接續迅速,可靠性高。缺點是當通信業務量少時,電路的利用率低。因此,它通常適於通信業務量大的通信點之間使用。
如果在環狀網的基礎上,將任一對角線之間用電路連接,就成了柵格式網;如果2條對角線之間都建立有直達電路,就構成了網狀式網。
通信衛星主導的戰爭
1998年底,美英兩軍向伊拉克發動了代號為“沙漠之狐”的聯合軍事行動。為了鳥瞰伊軍的作戰部署,美英在海灣地區撐起了一把單向透明的“信息傘”。這把傘由“天”(偵察衛星)、“空”(偵察飛機)、“海”(偵察船)、“陸”(偵察站)多基係統組成。他們將各自探測到的信息通過通信衛星傳送到美國本土,經五角大樓決策後又通過衛星通信係統傳遞到駐海灣的美英聯合司令部,為對伊實施軍事打擊提供了強有力的情報支援。
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向主權國家南聯盟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這次空襲的特點之一是戰區外遠程指揮與戰區內機動指揮相結合,綜合運用多種指揮手段。聽從北約秘書長索拉那指揮的北約駐歐洲部隊總司令克拉克坐鎮比利時布魯塞爾北約總部,通過聯合空戰信息係統、綜合數據傳輸係統和海上指揮信息係統對戰區內的空襲機群指揮官、艦艇指揮官實施遙控指揮,使他們能在戰區內有效地實施機動式戰術指揮與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