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淨天授記品第二十二
爾時會中。有十二那由他遍淨天子。見諸阿修羅王。乃至光音天等。於世尊所設諸供養。複聞如來與授佛記。心生歡喜得未曾有。此諸天子。已於過去無量佛所植眾德本。入解正法充足法財。有大神力自在無礙。從座而起頭麵禮足。白言世尊。有三摩地。名超諸法樂。若菩薩摩訶薩。獲證如是妙三摩地。所作事業離諸攀緣。得最上樂不生苦受。無一因緣而非樂想。假使入於諸地獄中。種種苦具治罰逼迫。由是菩薩三摩地力。一切苦惱悉為快樂。如彼世間諸有情類。造作諸惡不律儀事。劫奪他財王法所戮。或截耳鼻。或斷手足。或杖捶打。或繩係縛。為諸獄卒禁閉囹圄。雖受楚毒心無追悔。為貪所蔽翻如樂想。又諸有情。傭力自濟艱辛求索以苦為樂。謂裁衣者。造蠟炬者。壓蔗漿者。作伎樂者。造飲食者。供象酒者。或然酥燈及油燈者。如是等輩種種所作。或不如法或複遲惰。為彼主者嗬罵驅遣。受諸陵辱皆如樂想。又如世間諸俳優者。令他喜悅。易己形狀。作鵂鶹麵。或師子麵。或打或縛。翻為樂想。何以故。以彼眾生作業決定。為貪所使心無悔故。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為利有情。能於生死長夜之中。修習種種難行苦行。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救濟饑渴眾生。啖己血肉常生樂想。或於菩薩。惡罵捶縛及斷命根。雖受苦惱皆生樂想。如是具足廣大願力。能與眾生種種快樂。長時修作無有間斷。則能獲得彼三摩地不為惡魔之所動亂。複能破壞一切魔業。當得如是五種自在。何等為五。一者壽命自在。二者所生自在。三者業報自在。四者尋伺自在。五者受用自在。彼菩薩。若求一生成等正覺。由得如是妙三摩地。即能如意滿菩提願。若不速求無上菩提。則能久住無量無數阿僧祇劫。利樂有情嚴淨佛土。何以故。由彼菩薩從初發心。普為攝受一切有情。不怖惡道於彼受生。皆令習學諸菩薩行。善巧方便通達諸法。成熟般若波羅蜜多。是為善住菩薩乘者。世尊。若菩薩樂修如是三摩地者。當知是人。皆是如來威神功德之所加持。則能決定入解諸法自性本空。無有疑惑。時遍淨天子作是說已。合掌作禮。以偈讚佛。
我等遍淨諸天子 於佛正法能了知
頭頂禮敬調禦師 諸根寂靜無所畏
如來以大智慧力 悉能破壞諸魔軍
歸依最上牟尼尊 引導群萌登彼岸
諸法自性無所有 亦複畢竟無所住
妄想攀緣悉了知 猶如幻師明幻事
如是六趣諸眾生 皆從虛妄因緣有
穀響求之自性無 如來證法亦同彼
人中最上釋師子 觀諸妄法悉皆空
彼無我相亦無人 及與眾生壽者想
如來大慈無與等 為度愚夫出世間
演實相法妙難思 一切無能測量者
佛觀眾生界平等 常起清淨無緣慈
故能憐湣諸世間 畢竟不見眾生相
我今於佛智慧海 心無垢染離諸疑
清淨慈門利有情 堪受諸天廣供養
如來最勝天中天 常於眾生起慈護
而於十方世界中 求其苦性不可得
既無眾生亦無苦 是故如來無所緣
已能除遣諸憂疑 獲證真常寂靜樂
佛於諸趣不見苦 亦無所證大菩提
以此湣念於有情 皆令棄背生死縛
無苦無救無眾生 亦無菩提而可得
佛知法性本如然 故我於佛伸妙供
如來出現於世間 以四無量利含識
不見慈悲喜舍心 亦不見有眾生相
不見行於放逸者 亦複不見修聖道
知佛如是方便門 故我於佛興供養
牟尼常說四念處 觀身畢竟不可得
我於佛教如是知 今得供養救世者
佛說觀受不可得 以受無有真實性
乃至受者亦複然 故我於佛興供養
佛說觀心及觀法 二相求之不可得
亦不見有所修念 及以安住念處者
我今不見有諸法 亦複不見修法者
佛以念處度眾生 彼念自性常空寂
複說念與法和合 欲求解脫應修習
我於佛教如是知 今得供養一切智
念處一尚不可得 況複說有二三四
是故我今達佛意 畢竟無受苦樂者
如來常說四正勤 有諸比丘專修習
斯則能為解脫因 得越輪回生死海
如是無解亦無縛 無佛無法及菩提
而複不壞其假名 故我於佛伸敬禮
佛說如意四神足 最上殊勝安隱樂
諸根寂靜解脫人 修此能得涅盤道
又彼如意及神足 諦觀彼體不可見
非動非靜非無作 如是顯現難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