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克彗星
恩克彗星又稱恩克——巴格隆彗星。因為在1818年首先發現它的是法國馬賽天文台的一個看門老人,他叫巴格隆。而算出它軌道的卻是天文學家恩克。它的近日點與水星相仿為033天文單位,每隔3年4個月就會回來一次,這個彗星的光度很弱,基本上沒有彗尾,看上去像一團星雲。在1882年,隻相當於1個5等星,到本世紀,已暗到人們非得仰仗望遠鏡才可看到它的“尊容”。
難得的是,它回來50多次的記錄都一一有案可查,從這些珍貴的資料中,人們又發現它的運行速度正在逐漸加快,每次回來都比上次提早3個小時左右。
以德國天學家、數學家恩克名字命名的天體,隻有一個,那就是“恩克彗星”,眾多彗星中,恩克彗星的名氣一點也不比1986年回歸的哈雷彗星差,請看,它保持著那麼多的彗星之最。
它是周期很短的彗星中,最早被預報回歸的周期彗星,這指的是它1822年的那次回歸,就全體彗星來說,哈雷彗星是第1顆預報回歸的彗星,恩克則是第2顆,比前者晚63年。
在它被發現的200多年來,它穩坐著最短周期彗星的寶座,周期33年,1949年,曾發現過1顆命名為“威爾遜-哈林頓”的彗星,周期被定為23年,可是,它就出現了那麼一次,從此,杳如黃鶴,再無消息。
它是被觀測到回歸次數最多的彗星,其他任何彗星都遠遠趕不上,從被發現以來,它已回歸56次。
它是彗星中近日距最小的一個:034天文單位。它的遠日距也隻有409個天文單位。
在那麼多周期短於20年的彗星中,它的軌道偏心率最大為085。
它還是在繞日運行的全過程中,能隨時被觀測到的唯一彗星。
這樣的一顆彗星,其發現經過也頗有些值得一提的趣事。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形容彗星之多時,比喻為像是海洋中的魚,抓魚不易,抓到了而又從網中漏掉了,那也是無濟於事的,恩克彗星就是這樣的一條漏網之魚,關於它的曆史,最早可上溯到18世紀80年代。
1786年1月17日,法國天文學家梅尚在巴黎用小望遠鏡尋找彗星時,於寶瓶座p星附近發現1顆不大的彗星,亮度約50等。無彗尾。第二天,他立即通知了另1位彗星獵手梅西耶,可是,這天晚上天公不作美,1月19日,他們倆人都看到了彗星,遺憾的是,由於天氣等原因,此後彗星再沒有露過麵。
1795年11月7日,天王星的發現者、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耳的妹妹卡羅琳·赫歇耳,在倫敦以西一個叫做斯勞的小城鎮,在天蠍座發現一顆55等的彗星,彗星的視直徑約5′,中間部分稍明亮,但無明顯的彗核,也無彗尾,德國天文愛好者奧伯斯於11月·21日也看到了這顆彗星。彗星總共被觀測了23天。由於它一直都比較暗,難以從其位置推算出確切軌道,有人則表示它似乎與任何拋物線軌道都不相符合。
又過了10年,1805年10月19日,法國的蘇利斯在馬賽發現了1顆能勉強用肉眼看到的彗星,彗星位於大熊座,亮度為55星等或許還暗些。幾個小時後,也即10月20日,休思在德國的法蘭克福也發現了這顆彗星,直徑約4′~5′,據說彗星的中間部分已變得比較明亮,但無明亮的彗核。10來天之後,法國的博瓦德於11月1日在巴黎觀測這顆彗星時,它已經形成了一條長約3°的彗尾,並於11月20日達到最大亮度-4等星,一些天文學家以彗星軌道為拋物線進行計算,當時任德國柏林天文台台長的恩克,根據32天的觀測資料,認為把軌道定為橢圓更為合理,他把彗星周期定為1212年,這在當時來說是個了不起和大膽的舉動,因為那時雖知道哈雷彗星是周期彗星,它也隻根據預報回歸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