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誌剛

翟誌剛,男,漢族,身高172厘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龍江鎮龍西村人,大學文化、雙學士學位。1966年10月10日出生,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大校軍銜。

翟誌剛曾任空軍試訓中心某團飛行教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9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神舟七號航天員翟誌剛開始出艙,16點45分17秒,翟誌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翟誌剛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的一個小鄉村。父親長年臥病在床,一個大家庭全靠母親支撐。

翟誌剛小的時候,家裏生活非常困難,但目不識丁的母親對子女上學卻毫不含糊。她說:“咱翟家砸鍋賣鐵也要供幾個孩子讀書。”

翟誌剛回憶說:“年近六旬的母親,靠賣炒瓜子供我讀完小學和初中。每天起早貪黑到街上賣炒瓜子,風裏來雨裏去,每天晚上回來,用她粗糙而又裂著口子的雙手將一張張發皺的角票分幣點捋平整。這場景讓我感情上再也忍受不了,我含著熱淚對母親說不想繼續念書了,我要幫您老人家支撐起這個家。”

誰知當他把想法說出後,一向慈祥的老母親發了火。母親流著淚對翟誌剛說:“媽不識字,也不會講什麼大道理,但我認準一個理,你這個書必須念下去!”

空軍飛行學院來招飛了,翟誌剛高興地報了名。當親朋好友跑來告訴他考上空軍飛行學院的消息時,母親比他還激動。臨走的前一天,母親從貼身的小包裏掏出一張帶著體溫的5元錢,硬塞到兒子手裏。翟誌剛忍不住心酸,摟住白發蒼蒼的母親哭了。

在母親殷切的目光注視下,翟誌剛一步步成長起來。先後任飛行中隊長、飛行教員。1995年5月的一天,翟誌剛參加飛行訓練。忽然,一股強勁的氣流卷起沙塵暴向機場襲來。當時,他正在返航途中,目視已看不清地麵,風速10米以上,他駕駛戰機完全憑儀表安然著陸。那一次,他榮立了三等功。

日常生活中的翟誌剛愛好很多,他舞跳得不錯,模仿趙本山的小品也惟妙惟肖。

翟誌剛的哥哥翟誌強說,一般翟誌剛訓練任務緊張的時候,也正是他愛人工作忙的時候,有時幾天也找不著他們。他最後和弟弟通話是在兩個月前,從談話中翟誌強感覺到弟弟此次登上“神六”的把握很大,弟弟說他們馬上要進入封閉訓練了,並實地操作演練,但最後誰能圓上飛天夢,得臨發射前才能宣布。翟誌強對弟弟很有信心:他飛上去的機會有八九成吧!

1996年初夏,翟誌剛接到通知,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初檢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參加臨床體檢。再接下來,他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參加“特檢”,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檢查。

醫學臨床檢查,要對人體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檢查,隨後的航天生理功能檢查更是苛刻。幾個月下來,1000多名初選入圍者已所剩無幾。

翟誌剛順利地一關一關闖過。他的臨床醫學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項檢查的指標都達到優秀,令評選委員會全體專家信服。從飛行員到航天員,有許多東西要從頭學起。基礎理論訓練,就有十幾門課程。翟誌剛回憶說:“我當飛行員已飛過了1000小時,基本上可以吃老本了。到這兒後,天天要像準備高考的學生似的趴在桌上讀書,學的東西還都很枯燥,聽起來很吃力,開始確實不適應。初來時的兩年,晚上12點前沒睡過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