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探險英雄南森
1879年,美國海軍上尉喬治、華盛頓·得·朗格帶領珍尼號探險隊,從舊金山出發,奔赴北極,尋找地理學上的北極點經過幾個月的航海,在赫拉洛島附近被冰所封鎖。此後,珍尼號被海流衝向西方,經過烏蘭格爾島,又繼續向西北漂流了1年5個月,1881年6月,不幸在新西伯利亞島北麵的冰海觸礁沉沒。
珍尼號的海員們到達西伯利亞的勒拿河河口時,由於饑餓與寒冷,整個探險隊隻剩下2人,其餘全部死亡。
1884年,有人在格陵蘭西南海岸發現了珍尼號上的漂流物,包括油布做的褲子和其他器具。
為什麼這些東西能從西伯利亞漂流到格陵蘭南部呢?它們是否是從北極點流過來的?或是通過極點附近的地方飄過來的?
每天夜裏,瞭望員都發現冰山,而指揮官則會發出“全體到甲板上集合!”的命令。這樣連續多次,探險隊的隊員根本無法安眠。據說泰拉號的船長克洛基,在那個冬天裏一直都站在甲板上,偶爾也隻是坐在椅子上打瞌睡,根本沒有上床睡過覺。
由於氣候惡劣,羅斯甚至沒有到達1823年威德爾當年的南緯74度15分的地方,隻好無功而返。
羅斯和副指揮官法蘭酉斯·克洛基先行登陸附近的小島,並命名該島為普吉遜島。接著,艾爾帕斯號和泰拉號又繼續航行,終於到達南緯74度20分的地方,威德爾於1821年在南極大陸所創立的南進紀錄,終於被羅斯打破,而且前方還有沒有流冰的水麵可繼續前進。
半個月後,他們發現一個島嶼上有高山,而且愈接近該島,愈無法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在冰天雪地的酷寒小島上,一座冒著白煙的活火山竟然出現在眼前。
羅斯將那座不斷冒著煙的活火山命名為艾爾帕斯山,與它並排的熄火山則命名為泰拉山。
雖然有了這些驚人的發現,但羅斯並不甘心,他決心繼續尋找磁南極,因而繼續沿著該島前進。最後,他沒有發現磁南極,卻發現了一個比活火山更驚人的景象——在小島的東端,竟出現了一望無際的白色冰原。
羅斯後來驚喜地敘述道:“那真是令人咋舌的景色,愈接近冰崖的部分,高度益增,這個與海麵垂直高約40~60米的絕壁,便成廣闊冰原的邊線。”
對於他發現的這個冰原他這樣介紹說:
“頂部完全平坦,靠海的絕壁麵一點裂縫或突起都沒有,簡直就像是削過一樣。”
這個厚達200~300米的海上冰原,便是他們往南極大陸的最大障礙,而這個冰原,後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羅斯冰原(或冰棚)。
羅斯知道再也無法繼續往南前進,隻得沿著冰的絕壁,繼續往東前進。
不久,他們完全被冰封鎖而無法繼續前進。不得已,隻好將船駛回維多利亞地。船開到以探險隊軍官姓名命名的馬克馬多灣時,羅斯放棄尋找南極點的念頭,命令艾爾帕斯號和泰拉號將航向改向北方的塔斯馬尼亞。
此後的一年時間,羅斯探險隊調查了大部分的羅斯冰原。1842年2月,他們到達南緯78度10分的地方,這是南進最遠的紀錄,往後60年間一直無人打破。當時,羅斯發現了冬天來臨的征候,因而沒有繼續調查冰原的東端,便率領探險隊回國,
1842年11月,羅斯計劃從威德爾海再往南進入更深的海域,同時探測格蘭漢地的東海岸。然而,他卻忽略了南極的氣候變化,這個季節裏,大風、濃霧和暴風雪又持續不斷。悉有關珍尼號漂流物的消息之後,曾經在格陵蘭浮冰中有過航海經驗的年輕挪威探險家佛利多約夫·南森便想去尋找前往北極點的路線。有關珍尼號漂流物的報告,證實在西伯利亞和格陵蘭之間,必定有一條通過北極點的路線連接,南森猜想那也許是流冰移動的路線。
南森的一位朋友在哥達塔沿著格陵蘭海岸流動的流水中,還發現了許多奇怪的木片,那是愛斯基摩人用來射鳥的武器的一部分,和格陵蘭西岸的愛斯基摩人所使用的完全不同。
這種武器運從阿拉斯加海岸漂流過來,是白令海峽地帶的愛斯基摩人的用具。武器上麵,嵌有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從居住在東西伯利亞沿岸的愛斯基摩人那裏買來的瑞士磁製珠。
南森過去在格陵蘭航海時還發現了另一個有力的證據。由於格陵蘭當地生長的灌木,不適合於作為格陵蘭人建造小船和雪橇的材料,所以他們便到海岸邊收集流木來製造小船和雪橇。那麼,這些木頭到底是從哪兒流來的?根據一位植物學者的解釋,這些漂到格陵蘭的流本,大部分是西伯利亞的落葉鬆,所以應是從西伯利亞越過北極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