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島怪湖殺人疑案(2 / 2)

因為租用水下探測器與聘請深水潛水員費用太昂貴了,他決定自己套上簡易的“淺潛裝置”,獨自到湖底探測,並請莫萊作證。

2002年10月2日,他們兩人又來到了湖邊。舊地重遊,物是人非,莫萊不勝感慨,賴欽亦格外悲痛。賴欽背上氧氣瓶,套上頭燈與蛙蹼,捆著繩就下水了。

隨著深度的增加,他覺得胸口壓力越來越大。潛到了約12米深時,他覺得血直向頭上湧,鼓膜好像就要壓破了,但他仍然下潛。突然,他覺得水溫一下子大大升高,一看溫度表,升高了約10℃!他雖然吃了一驚,還是堅持下潛。湖底終於到了,那裏有不少大小不等的洞口,每個洞口都冒出一串串水泡。

這時,他覺得手腳發抖,腦袋的血管快要爆開了,胸口快要壓炸了。可是,他還是盡全力控製住手,用帶來的容器盛了滿滿一瓶水樣。擰好瓶蓋後,他一下子失去了知覺……

醒來時,他發現自己躺在岸邊,原來莫萊把他救上來了。於是他們趕緊把水樣密封好,趕回美國研究所。

在氣體測量室裏,水瓶一打開就立即冒出大量水泡。經化驗,冒出的氣體為二氧化碳。他們都知道,二氧化碳在空氣中含量隻要達到10%,就能致人於死地。

“凶手找到了!殺人湖的秘密找到了!”賴欽情不自禁叫了起來。然而研委員會主任佩德爾是一個思路嚴謹的人,他冷靜地反問:“湖底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洞?洞口為什麼會冒出這麼多的二氧化碳?湖水為什麼突然變熱?那麼空曠的地方二氧化碳怎麼會致人死亡?”

賴欽和莫萊不能圓滿回答,謎團還是沒有解開。

回到家後,賴欽心潮起伏。他對佩德爾豐富的學識佩服得五體投地。不過,他也非常不服氣,謎團一定可以解開!他決定再次下水探索,莫萊被他鍥而不舍的精神感動了,再次陪同。

2002年10月11日,他們又千裏迢迢,來到茨基湖邊。賴欽再次下潛。大約下潛到12米深處,還沒有發現多少水泡,可是再下潛約1米,突然發現大量水泡,奇怪!

他再細看,發現所有的水泡在離湖底約3米處,都不再上冒。好像上麵有一層厚玻璃將水泡擋住了。他再細看這“隔離層”,覺得它們沒有異常。這太奇妙了!他原來以為這個與外界不通的“獨水湖”應該有大量的沉積物,卻發現湖底的沉積物並不多。這又讓他感到意外。他取了“隔離層”的水樣與沉積物。

回到洛杉磯後,他們對水樣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水樣中有大量其他湖泊中罕見的有機物。據分析,它與茨基湖中沉澱物的化學成分十分相似。由此可以認定,這些有機物也是茨基湖中的特殊沉澱物。佩德爾說:“它們為什麼會漂浮在湖水中。而且會形成隔離層呢?這是解決全部難題的關鍵。”

他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後來在莫萊的建議下做了模擬實驗。兩個多月後,謎底揭開了:由於火山內部活動頻繁,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促使湖底特殊的有機物溶化於水,形成一層“隔離層”,把二氧化碳都包裹在下麵;投石時,石頭打破了“隔離層”,大量的二氧化碳從破口處浮上水麵,在湖麵上的人自然會因過濃的二氧化碳窒息而死。“拋石殺人”的原因找到了。同時,他們也揭開“拋石不殺人”和“不拋石也殺人”的謎底。

賴欽和莫萊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研究所的肯定,奇爾頓?達羅克姆被追認為“為科研事業以身殉職”。在科研委員會上,麵對經久不息的掌聲,賴欽熱淚盈眶,他說:“如果奇爾頓在天有靈,那麼他一定會聽到這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