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笑容稍息
用真情傳遞情感,
當你累了的時候,
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讓笑容稍息。
老師的問題
一次課堂上老師提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
有一隻蝸牛,住在一棵梧桐樹下麵。一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蝸牛便開始從樹根向樹梢上爬。它爬得忽快忽慢,有時還停下來四處望一望,躲避可能發生的危險。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這隻蝸牛終於爬到了梧樹的樹梢。它在樹梢上睡了一覺。
第二天清晨,也是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蝸牛開始從樹梢向下爬。它沿著昨天爬行所留下來的印跡,忽快忽慢地朝樹爬去。有時它也停下來望一望,或者吸食一點樹汁。總起來看,朝下爬要比朝上爬輕鬆多了,所花費的時間也少一些。這樣,當太陽還沒落山的時候,蝸牛就已經到了梧桐樹的根部,也就是昨天清晨它出發的地點。
現在請問:在蝸牛上下爬行的途中,會不會存在著這樣的一個點:蝸牛第一天上樹時經過這一點的時刻(幾時幾分幾秒).和蝸牛第二天下樹時經過這一點的時刻完全相同?這時全班同學都沒有了答案,小明卻舉起了手,他答道:“把上樹的蝸牛和下樹的蝸牛設想為兩隻蝸牛,它們從樹根和樹梢同時出發。沿著同一條路線相對爬行。兩隻蝸牛肯定要在中途相遇,顯然,相遇的那一點就是問題的答案。”小明的正確答案令全班同學驚詫不已。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解答某個問題.首要的是確定正確的思路。思路正確,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否則就會如墜霧中,勞神費力而一籌莫展。
和藹可親的狼
一個牧羊人,放牧看一群羊,由於他的勤勞,這群羊長得很肥。白天,羊兒在吃草,他就坐在大樹下守著。
有一天,牧羊人像往常一樣照看著羊群吃草,突然發現遠處蹲著一隻狼,兩隻眼睛緊盯著羊群。牧羊人心裏想:“這狼一定是想尋找機會來吃我的羊。”他嚇得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注視著,卻不見狼有什麼行動。直到傍晚牧羊人要把羊群趕回家時,那隻狼才站起來離開草坪,消失在叢林中。
第二天,牧羊人發現那隻狼又來了,而且蹲得離羊群更近些。牧羊人越加不放心,一直提防著它,但不見它表現出任何企圖,隻是一動不動地蹲在那兒。
這以後二三天,狼都接連著來,而且蹲得越來越近,直到第十天,牧羊人暗自思忖:“這隻狼大概不吃我的羊。假若它是一隻吃羊的狼,一開始它就該來吃了。現在已經是第十天了,它仍是這樣靜悄悄地恭候在旁邊,難道它也想養羊嗎?為什麼老是蹲在這裏?”
牧羊人心裏懷疑,就問狼道:“你為什麼總是蹲在這裏看羊?你守在這裏已經10天了,是10天,對嗎?”
“對。”狼溫柔而有禮貌地回答,“我喜歡看羊。”
牧羊人聽到狼溫和的聲調,看見它那副彬彬有禮的樣子。心裏在琢磨:“這隻狼不同於一般的狼,比較和藹可親,一定是隻好狼。”接著問:“是什麼原因使你這麼喜歡看羊呢?”
狼回答說:“因為我的孩子小時候也像小羊羔似的,身上長著一縷縷可愛的絨毛。”
“如果是這樣,你為什麼不守候在你的可愛的孩子身邊?”
“我的孩子死光了。”
“你的孩子死光了?”
“是的。”
“怎麼死的?”
“森林失火燒死的。”
“唉,真讓人同情。你大概太想念你的孩子了,所以每天守在這裏。”
“對啊。我簡直無法形容我思念孩子的心情,每天都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所以把羊當作我的孩子看待。”
“天啊,這太可憐了!”牧羊人發自內心地說,“如果看羊能使你消愁解悶的話,你可以每天都來,坐近點也行,我不會計較的。”
“謝謝你。”狼說,“我一定每天都來看羊。”
從此以後,這隻溫馴的狼每天都來坐在羊的旁邊,有時還兩眼淚汪汪的,像在哭泣,這更使牧羊人對它同情憐憫。
最後,狼終於取得了牧羊人的信任。有幾天,牧羊人覺得困倦,想睡個午覺,就請狼幫忙看守一下羊群,狼總是照看得很好。羊沒發生什麼危險,這使牧羊人對狼就像對自己一樣放心。
有一天,牧羊人要進城買東西,對狼說:
“我有點事情,要進城買東西,你幫我照料一下羊群好嗎?”
“好啊。”狼說。“我一定保證你的羊群安全。”
可是牧羊人才離開沒多久,這隻“溫順”、“善良”、“使人放心”的狼就撲向羊群,把羊咬死,美美地飽餐了一頓,然後溜走了。牧羊人回來,發現死了許多羊,而狼已經逃之夭夭,才知道上當了。狼凶殘的本性永遠不能消除。
偽善者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慣性的力量。如果狼一開始就傷害了羊,那麼牧羊人肯定會對付它,但是狼的耐心和溫順使牧羊人變得麻木,放鬆,失去了警惕性,最終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任何事都是積少成多,小錯誤變成大錯誤,所以每件事都不能大意。
命運的改變
一個美麗的少婦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白胡子艄公救起。
艄公問她為什麼尋短見,她哭著說:“我結婚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孩子又病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艄公又問:“兩年前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沒有。那時我一個人,自由自在,多麼快樂啊!”
“你現在不也是一個人,和兩年前一樣自由自在嗎?你照樣可以快快樂樂啊!”
少婦心裏一震,恍如從夢中驚醒。自此,她再也沒有尋過短見。
失去的也可看成是尚未得到的。與其為失去的傷心,不如追求尚未得到的。
瑪麗的童年是在孤獨之中度過的。由於草率成婚,這個匆忙建立起來的家庭沒過多久就徹底破裂了,她不得不一個人承擔起撫養兩個孩子的義務。盡管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可那點微薄的工資哪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呢!
瑪麗開始憂慮起自己將來的命運。她反複問自己,她是隻配做個含辛茹苦地拉扯孩子、斤斤計較每一分錢的小人物呢?還是能成為自己的主宰?當她明確了自己的選擇後,做出了決定:她一定要改變目前的窘境,要超越現在的自我。
於是,她進會計班學習,並找到一份好工作。白天她整日工作,晚上就去南麥塞德恩特大學上課,即使周末也不休息。
直到有一天,當瑪麗發現自己對家庭裝飾比較喜歡時,她就辭去了會計工作,把活動陣地移到了自己家裏。她把家裏布置得很漂亮,並且經常舉行各種聚會。當活動進行到高潮時,她亮出各式各樣的商品,然後向在場的人兜售,無疑,此舉獲得了成功。接下來,她成立了一個家用百貨進口公司。不久,她又創建了家庭裝潢和禮品有限公司,使自己躋身於商界。她的人生開始了新的篇章。
瑪麗成了各種團體追逐的對象,許多社團組織都請她去演講,好幾個董事會掛著她的頭街,她還是第一位進入達拉斯商會的婦女。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一個不曾經曆過挫折的人,很難談得上擁有一個健全的人生。一個人的成長,通常是由許多的挫折組成的。就如口香糖廣告說:“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強盜箴言
安薩裏外出遊學近十載,幾乎集中了那個時代人與主的全部智慧。他把這些書籍、筆記打包背在身上。
終於,他可以背著自己鼓鼓囊囊的包回家了,離開尼沙布爾——那個中世紀最負盛名的“知識之城”——滿懷著對知識的虔誠。
在西亞通向中亞的茫茫高原上,有好多的商隊,為知識而奔波的人畢竟是少數,而為金錢不擇手段者則充塞了道路。
安薩裏遇到了強盜。他們搜掠了商隊的所有財寶。現在輪到安薩裏了。
“除了這些東西,我可以把我所有的東西給你們,求你們把這些東西留給我。”安薩裏抱著自己的包裹。
這些東西是什麼?難道比金銀珠寶更貴重?強盜們打開了安薩裏的包,看到裏麵不過是一大堆黑紙。強盜們大概很迷惑,這個文弱的青年不遠千裏要背回家的難道是這堆沒有一點兒光澤的黑紙?
“這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這是我多年的學習筆記,對你們毫無用處,對我卻是無價之寶。如果你們把它拿走,我的知識就沒了。求求你們,我在求知的路上付出了太多的艱辛啊。”
黃沙彌漫,地闊天空。中世紀的太陽高懸在一文不名的年輕學者和腰纏萬貫的強悍文盲頭上,蒼茫而鮮亮。
強盜頭子哈哈大笑:“搶走你的知識?哼!”強盜們發出此起彼伏的笑聲。“什麼知識?我看到的不過是一堆破書和筆記而已。捆在包裏的知識、能被我搶走的知識恐怕不是你的知識吧。蠢貨,打你都怕髒了我的手,滾吧!”
史書沒有記載安薩裏包裹的去向。我大膽推測,強盜們一定是以輕蔑的眼神狠狠地把包裹擲向安薩裏的懷裏,絕塵而去。
安薩裏後來成為塞爾柱王朝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和著作家,他的《哲學家的矛盾》、《迷途指津》成為那個時代思想的高峰,他的僅有兩萬多字的《致孩子》在上個世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兒童必讀書。安薩裏說:“引導我思想成長的最好箴言是從強盜的口中聽到的。”
金銀財寶永遠是身外之物,而學下的知識卻是終身用之不盡的財富泉源。
向下走的境界
經過十幾年的打拚,他終於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一個下轄十幾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團公司。為了進一步把事業做大、做強,後來公司又招聘了一批新員工,並打算把他們全部充實到各個子公司去。
消息傳來,新員工們不滿意了。他們都是本科及以上的學曆,不理解公司為什麼把自己發配到那些子公司去。
信息反饋到他那裏,他思索了一下,把新員工召集到了一起,問道:“我記得你們當中有一位是專修園林專業的,能不能出來回答我一個問題?”我就是那個學過園林專業的新員工,等我站起來後,他微笑著說:“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天牛幼蟲在樹木裏取食時,它的行走方向有什麼特征?”
這個自然難不倒我。我不假思索地說:“按照天牛幼蟲行走的規律,它應當是自上而下在樹木的身體裏穿行的。也就是說,如果一根樹枝上有好幾個蟲眼,我們完全可以斷定,這個天牛幼蟲一定隱藏在最下方的一個蟲眼裏。”
當我介紹到這裏時,他把話接了過去:“說得非常好!大家想一想,天牛幼蟲為什麼要自上而下地行走?因為它要永遠取食最新鮮的木質啊。這樣羽化出來的天牛成蟲,才是最棒的、最有活力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越是在高層就越容易破壞掉你們的創造力,而基層可以使你們不斷地保持活力,成長為最棒、最有發展前途的員工……”
時間一年年地過去了。如今,我們那一批新員工,有很多人已經長硬了翅膀,逐漸從天牛幼蟲轉化為一個個展翅飛翔的成蟲,占據了公司絕大部分的高層職位。
不經曆破繭前的苦痛,就成不了美麗的受人愛慕的花蝴蝶,而不經曆基層的鍛煉,就永遠勝任不了高層管理的職責。
思維能倒轉嗎
對於蒼蠅,人們似乎有這樣的思維定式:蒼蠅——肮髒——消滅。作為四害之一的蒼蠅人們深惡痛絕,我們能否反過來看它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醫療條件很差,不少傷兵不僅得不到外科的醫療處理,甚至連最簡單的急救包紮和消炎也來不及。幾天後,這些傷兵的創口被絲光綠蠅(天津人叫它綠豆蠅)下了卵而且生了蠅蛆,看起來讓人惡心。可是,這些傷兵既不發燒,傷口也不腐爛,相反,創口竟逐漸好轉且愈合了。這一奇妙的現象讓醫生困惑了。
於是有人倒轉過來思維了。雖然蠅髒,卻能不被細菌感染,這正是說明蒼蠅有極強的抗菌功能。
在美國華盛頓,一位老人長期臥床,身上長了大麵積的褥瘡,使用各種抗菌素均無療效,醫院束手無策了。一位當地醫生采用“蠅蛆療法”,先用綠頭蒼蠅在馬肉上產卵成蛆,然後將蠅蛆處理後放養在患者傷口上,結果褥瘡腐肉被蛆蟲一掃而光,傷口很快愈合了。
用最肮髒的東西完成了最聖潔的“工作”,這不是反向思維又是什麼?
莊子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種葫蘆,一下子結了一個大葫蘆。葫蘆一般是用來盛酒水液體的,由於這隻葫蘆太大,如裝滿水肯定會炸裂,倘鋸開用它的一半當瓢舀水用又沒有那麼大的缸。於是莊子這位哲人說話了,你們隻知把水裝在裏麵,而不知把水裝在它的外麵,把它放在河中當船用不是很好嗎?
蒼蠅有害,卻可以變害為寶;大葫蘆盛不了水,反過來用水盛它,化廢為用。 這就是睿智過人的倒轉思維。
去別處尋找肥肉
一天吃午飯,我端著碗坐在樹陰下,發現地上一塊骨頭爬滿了螞蟻。這些螞蟻忙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而骨頭卻紋絲不動,況且,骨頭上也沒肉,拖回去幹什麼?我覺得好笑,也為螞蟻們的勤奮而感動,於是撿了塊肥肉,為便於拖運,還嚼碎了吐在地上,給它們。
但是,這些螞蟻全神貫注於骨頭,根本不知道附近有美味的肥肉。它們上下左右地爬啊、咬啊、拽啊,黑壓壓一片,眼看著勞動力過剩,就是沒有誰往肥肉這邊跑一步。
我閑著沒事,想看看這些碎肉最終歸誰。因為附近的樹根、牆角有好幾處螞蟻窩,總會有“人”發現的。
這時,骨頭邊出現一隻神態慌張的螞蟻,好像是剛剛趕來的。兄弟們忙於拽骨頭,沒有誰注意它。它圍著骨頭跑來跑去,想幫一把,但擠不上去。它似乎很生氣,甚至向骨頭發起衝鋒,但仍然被兄弟們擠了下來。
這隻螞蟻終於喪氣了,在外圍轉了幾圈,像是在思考什麼。接著,它離開兄弟們,向別處走去。一路走走停停,顯然是想開辟新的戰場。走到牆角處,它一轉身,向肥肉這邊爬來。
我很興奮地盯著它,期待它撞上好運!果然,它的觸角準確地碰上了肥肉!隻見它一愣,然後迅速咬住一顆肉粒,拚命拖!當大部隊還在攻打那塊沒有指望的骨頭時,這隻單槍匹馬的小螞蟻在別處獲得了好運。
有時,大眾趨之若鶩的事情未必有多大價值,適當的時候,我們不妨離開人群,像那隻小螞蟻一樣,去尋找沒人搶奪的肥肉。
視網膜效應
記得四年前我剛留學回來時,首先想到的是要買一部車。經過一段時間的評估後,我決定買一部綠色的中型轎車。當時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車都買白色或黑色,所以自己要選一個獨特的,這才能顯出個人的品位。正在我為自己買了一輛與眾不同的車子而沾沾自喜時,卻突然發現,不論是在高速路上,還是在小巷子裏,甚至是我住的大樓的停車場中,都有許多與我車子同型同色的轎車。
我開始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大家突然之間都開始買墨綠色的車?我把自己這種突然發現和周圍同事分享。有一位女同事正好懷孕,聽我講完後就搶著說:“我倒是沒有看到很多墨綠的轎車,不過我發現,現在孕婦很多。上星期,我去逛百貨大樓,短短兩小時就看到6個孕婦。”而她說的這種現象,我和其他同事卻都沒有發現,心想,她這一發現大概是湊巧吧!
後來有一次聽演講,才了解到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視網膜效應”。簡單地說,就是當我們自己擁有了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征時,就會更加注意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征。
卡耐基先生很久前就提出一個論點,即每個人的特質中有80%是長處,而20%左右是我們的缺點。當一個人隻知道自己的缺點,而不知發覺優點時,“視網膜效應”就會促使這個人發現他身邊也有許多人擁有類似的缺點,進而使他的人際關係無法改善,生活也不會快樂。
一個人要人緣好、要受人歡迎,一定要有欣賞自己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為在“視網膜效應”的運作下,一個看到自己優點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處。而能用積極的態度看待他人,往往是人際關係好的必備條件。
鏡子
體形室的大門是玻璃門,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裏麵的一切。大門外,是一排橘紅色的沙發。
那真是一排好沙發,在用罷中餐,不停打哈欠的時候,這橘紅色不停地誘惑著我。
於是,我坐下,想打一個瞌睡。
當我向沙發背後仰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麵對的是體形室裏的一麵大鏡子,我看到了哈欠連天的自己,精神萎靡不振。
我突然覺得不妥,把後仰的身體硬生生恢複到原來的位置,我吸了一口氣,端端正正地坐好。
我仍然有睡意,但我卻無法就此睡去。
半刻鍾後,我有些坐立不安。因為我眼力所及之處,就是自己在鏡子裏的形像,皺眉、搔頭……
我覺得這實在是一件令自己很不愉快的事情。我站起,走到樓下。
半個小時後,我回到樓上,許多人站在體形室旁邊,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少人像我一樣,當看到那排沙發時,會馬上去坐,但幾分鍾後,他們會站起,走到一邊,寧肯站著。
在這座大廈的二樓,每天進進出出的人難以計數,但那排橘紅色的沙發顏色仍然鮮豔。
這真是一個極有意思的現象。
曾看到過一個故事,也是關於鏡子的。一幢大樓的電梯裏經常發生性騷擾事件。後來,有人想了一個辦法,在電梯三麵鐵壁上,安上了三塊大鏡子,從此後,此類事件大為減少。
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自己醜陋的一麵。一個人之所以喪失信念,之所以無所事事過著沒有激情的日子,無非他自己看不到自己有多麼的糟糕。
丟失的水桶
位於美國俄勒岡地區的冷水溪鎮很興旺。小小的城鎮擁有三家大型公共娛樂場所、一家酒店、一家百貨商店……惟一缺少的就是消防部門,事實上也確實沒有必要有這樣一個部門,18年間小鎮僅經曆了一次嚴重的火災,而且地點是教堂公墓後牧師的柴火堆。
當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水桶隊時,誰還會需要一個消防部門呢?這正是冷水溪居民的認識,也許他們是對的。這裏最關鍵的,當然是訓練有素。
冷水溪的水桶隊每個月都有一次消防演習。平日水桶隊的成員們都忙於自己的事務,比如經營商店或是在酒吧中服務,但是當火警鈴聲響起時,全體水桶隊成員都要立即將自己的水桶拎在手中,然後衝向事發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