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欲蓋彌彰
【釋義】彌:更加;彰:明顯。企圖掩蓋事實真象,結果反而更加暴露得清楚了。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十一年》。
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崔杼掌管著齊國的軍政大權。
棠公是齊國棠邑的大夫。棠公死後崔杼去吊唁。棠公的妻子棠薑是個絕色美人,崔杼一見到她,就給迷住了。便不顧眾人的勸阻,娶了棠薑。
齊國國君莊公,也是個好色之徒。明知崔杼娶了棠薑,卻與棠薑私通。事情讓崔杼知道了,崔杼非常氣憤,便有意謊稱自己有病,呆在家裏不去上朝。
不久,莊公借探視崔杼的機會,來會棠薑。於是崔杼就設計把莊公殺了。
莊公死後,崔杼立景公為齊國國君,自己做了丞相。
齊國負責撰寫國史的官員是個正直的人,崔抒多次暗示,要他把這事搪塞過去,他卻仍以一個曆史學家的梗直,如實記述,說:“崔杼殺了他的君主。”
殺死自己國家的君主,是大逆不道,為眾人所憎惡,崔杼無法容忍他這樣記載自己,於是就把那個史官給殺了。
繼任的史官本性不改,仍秉筆直書。崔杼想,既然殺一個還不足以堵住你們的嘴,我又何妨再殺一個,看你們怕不怕。崔杼就又把史官殺了。
接著他又殺了第三任史官。
到了第四任史官,仍堅持原則,不為所動。老殺人總不是個事呀,沒辦法,崔杼隻好放棄了自己的努力。
後代人一直把崔杼的這段醜聞說成是“欲蓋彌彰”。
遊刃有餘
【釋義】比喻技巧熟練而高超,做事輕而易舉。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養生主》。
庖丁是梁惠王的一個廚師。有一次梁惠王去看庖丁宰牛,隻見他毫不費力地把牛的骨頭和肉分割下來,手起刀落,幹淨利索。梁惠王看後十分驚歎、佩服,便問他:“你的手藝怎麼這樣高啊?”
庖丁答道:“其實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我對牛的肉和骨頭的結構已經很熟悉了,所以能夠毫不費力。”梁惠王又問道:“你使的這把刀子一定磨得很快吧?”
庖丁笑笑說:“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個月就得換一把,因為他們的刀刃經常碰到骨頭。宰牛的能手可以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隻用刀來割肉。可是我這把刀,已經用了九年,解剖了幾千頭牛,還像新刀一樣鋒利。其實,刀刃非常薄,而肉和骨頭中間有一條縫,要比刀刃寬得多,把這樣薄的刀刃插進去還綽綽有餘呢。”
落花流水
【釋義】本指殘春時的景象,後多用來比喻衰敗零落的情形或哀愁無奈的情緒,打敗仗後的狼狽狀態。
【出處】南唐·李煜《浪淘沙》。
趙匡胤陳橋兵變稱帝建立北宋,幾年後滅掉南唐,唐後主李煜被俘後安置在一處冷宮裏,亡國後的李煜憂鬱消極之餘寫了一首《浪淘沙》。裏麵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後人根據此名引申出“落花流水”的成語。
後來,一般人都以“落花流水”比喻衰敗零落的情形,舊小說中更常用它來形容吃了敗仗的狼狽狀態,例如《紅樓夢》第四回:“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將馮公子打了個落花流水。”
有時,人們把“落花”和“流水”分別比作一個有意,一個無情的雙方,說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就成了另一個意思、另一句成語了。這句成語,最早見之於文字的,大概要算是宋代詞人賀鑄的《南柯子》中的兩句:“有恨花空萎,無情水自流。”在舊小說和戲曲中,引用這句成語的很多,一般都用它來比喻單相思。有時也用它來表示對不義之人的不可信賴。例如京劇《捉放曹》有這麼一段戲:曹操多疑,竟把好意款待他的呂伯奢全家殺害。當他發現錯殺了好人的時候,還要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心想:原來這是個“不義之人”,怎能信賴和跟隨他。於是他偷偷離去,臨走,唱道:
這是我陳宮作事差,悔不該與他走天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焚書坑儒
【釋義】毀滅古老文化,殺害文人。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統一天下稱帝後,又打敗了強大的匈奴,非常高興。就吩咐犒賞三軍,大宴群臣。席間,有個博士說道:“殷、周兩朝的王位傳了一千多年,是因為分封子弟功臣得到各地諸侯輔佐的緣故。如今陛下有了天下,皇室子弟卻都是普通人。一旦出了事,靠誰來援救呢?凡事都效法古代才能長久。”
丞相李斯馬上接著說:“黃帝等五帝辦事不相重複,夏、商、周三代製度也不因襲守舊,所以能興旺安定,並不是故意要同前代相反,而是因為時代不同,不能不有所改變。如今陛下開創了大業,建立了萬世功業,怎麼能再去效法三代的做法?現在天下太平,法令統一,百姓理應好好經商,種田,儒生也要好好學習和遵守法令製度。但是,就是有一些儒生不學今而專學古,他們糾集起來,向百姓造謠,製造混亂,如果不禁止這種風氣,皇帝的權威就會降落。為此,我請陛下下達一個法令:凡不是秦國記載的曆史,都把它焚燒掉,凡不是博士所掌管的典籍,包括藏有的《詩》、《書》、諸子百家的著作,由官府人員全部集中起來,堆在一起燒掉。凡是幾個人在一起談論《詩》和《書》的,處以死刑;凡是引用古書反對時政的,全族處死。官吏有知情不檢舉的,與犯人同罪。法令下達後30天內不把這些書交出來焚燒的,處以黥刑,並罰四年勞役。醫藥、算卦、種植等方麵的書,可以不焚燒。”
秦始皇同意李斯的建議,命他起草法令。不久,就公布了焚書的法令。
當時,秦始皇正在尋找所謂長生不老之藥,結果花了許多錢財,還是沒能弄到。後來,他又聽信了專搞迷信的侯生與盧生兩人的謊言,讓他們再去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這兩人知道不可能找到這種仙藥,私下議論說:“始皇帝的為人,殘暴專橫,自以為是。他出身於諸侯,並吞天下後,為所欲為,以為自古以來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他喜歡用刑罰、殺戮來樹立威信。大家唯恐獲罪,隻圖保持俸祿官位,無人敢效忠進諫。秦法規定,一個人不能兼有兩種以上的方技:如果方技試驗無效,往往要處死。觀測天象的多達30人,都是很好的讀書人。他們害怕觸犯忌諱,隻是一味奉承,不敢直言他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