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魔鬼海域曆險記
在美國東南方的大西洋上,有一片叫百慕大的水域,被稱為“魔鬼三角區”。很多經過這兒的船隻格外小心,因為一旦被卷入恐怖三角地帶就毫無生還的希望。“聖約克”號卻是一個例外。
當時,“聖約克”號正在船長歐·亨利的帶領下向美國東海岸開去。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突然歐·亨利發現羅盤上的指針飛速旋轉,糟了,一定是被吸進“魔鬼三角區”了。緊接著,船就像掉進一個巨大的漩渦,海水從四麵湧來,船艙裏一片恐懼。歐·亨利深知,現在千萬不能慌,否則一切都完了。他命令大副把馬力開到極限,但船仍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拉住往下拽。四周漆黑一片,船員們開始鎮定下來,盡最大的努力幹著自己份內的活,他們用沉默與死神抗爭。
終於,他們掙脫了死神的拉拽,奇跡般地生還了。
蛇島
在遼寧省旅順口西北方的渤海灣中,有一座菱形小島,島長1700米,寬700米。遠遠看去,小島很平常,然而,當你踏上小島後,才會大吃一驚:原來小島上到處都是蝮蛇。於是,人們就將小島稱為蛇島。
蛇島氣候濕潤,土層鬆濕,因而植被繁盛,上麵長滿了灌木叢和草叢。蛇島挺立在海水中,那些南來北往的候鳥,以及捕食魚蝦的海鳥,在飛累了的時候,或者肚子餓了的時候,都要找個地方歇歇腳,找點兒吃的,弄點兒水喝,於是紛紛飛到蛇島上來。這些鳥兒就成了蝮蛇的美餐。
蛇島上為什麼腹蛇如此之多呢?原來,蝮蛇很厲害,那些老鼠、老鷹之類的動物都鬥不過它;蛇島遠離大陸,因而腹蛇的敵害很少。同時,蝮蛇還有一項驚人的本領:能吃能挨餓。一年當中,它隻要飽餐幾頓,就能活下去。
腹蛇是捕鳥高手。它常常棲息、盤繞在一根樹枝上,頭部朝天,靜靜地等候著。鳥兒飛來後,根本看不出樹枝上有蛇,它剛飛近樹枝,打算歇腳時,腹蛇閃電般地向鳥一衝,迅速地將鳥咬住,吞下肚去。
如此多的蛇盤踞在一個島嶼上,的確令人詫異。科學家們想知道:“蛇是如何來到這個遠離陸地的小島上的?”迄今為止,這仍是個謎。
泰姬陵
泰姬陵位於印度西南部,它不僅是印度建築藝術的代表,而且也是世界建築奇跡之一。
泰姬陵是印度一個名叫穆莫泰姬的皇後的陵墓。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皇帝,他娶了一位美貌如花、品德高尚的皇後穆莫泰姬。皇帝與皇後的感情很好,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年輕的皇後在生孩子時死掉了。皇帝悲痛欲絕,整日以淚洗麵。
用什麼辦法寄托自己的哀思呢?皇帝想啊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為皇後修建一個舉世無雙的陵墓。
皇帝立刻召集了兩萬名能工巧匠,並令人從世界各地采來不同的建築材料,如伊朗的紫水晶;俄國的孔雀石;中國的翡翠;印度的黃大理石……經曆了20年的時間,耗費了無數的人力和物力,終於建成了一座美侖美奐的陵墓——泰姬陵。
泰姬陵有著白色的圓穹頂,在月光中,它看上去就像一座瓊樓玉宇;泰姬陵外表金碧輝煌,在朝陽中,能閃爍出萬點璀燦的光芒……
高貴典雅、富麗堂皇的泰姬陵已成為人間勝景,難怪能吸引那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呢!
密林古都
在柬埔寨的熱帶叢林裏,有一座名叫吳哥城的建築,自它被發現以來,就一直受到世人的關注。人們議論紛紛,都在猜測這座城的曆史。
吳哥城是1861年被發現的。當時,有位名叫亨利的法國博物學家,去柬埔寨的熱帶叢林中考察。當他深入叢林裏,卻意外地看見了一座巍峨壯觀、氣勢磅礴的古城。這就是吳哥城。
亨利發現,吳哥城內有宮殿、圖書館、浴場等各種建築,並且在這些建築上雕刻著許多千姿百態的圖案。人們估計,這座古都最繁榮的時候,可以居住200萬人。
與吳哥城同時發現的還有吳哥窟。吳哥窟的四周環繞著200米寬,五六千米長的深溝。窟內屹立著五座石塔,最高的一座有75米,大殿的牆壁上刻著精美的浮雕。
令人們大惑不解的是,為什麼這樣宏偉、壯觀的建築物卻被遺棄於叢林中呢?時至今日,這仍是個懸而未決的謎。
石蘑菇和魔鬼城
當我們走進沙漠腹地,我們就能看到一塊塊孤立、突出的大岩石,這些岩石上麵又圓又大,下麵又細又小,就像地上長出來的大蘑菇。這實在令人驚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形狀呢?
原來,沙漠裏的風很大,它常常裹挾著砂石在沙漠中呼嘯而過。這些砂石飛得並不很高,大都在距地麵數米的範圍內擦過。天長日久,就把巨石的下部打磨得越來越細,於是,石蘑菇就形成了。
沙漠中另一種常見的奇觀是魔鬼城。魔鬼城裏有縱橫交錯的街道,街道兩旁聳立著整齊、高大的石屋、城堡。誰在這荒蕪的沙漠中建起了這樣一個城市?事實上,它不是人類建造的,而是大自然的風與砂石的傑作。因此,人們把這樣的城市叫做魔鬼城。
在我國準噶爾盆地的西北邊,就有一座這樣的魔鬼城。那裏是個風口,因而風極大。當大風刮起,砂石、小石塊被大風刮得漫天飛舞。風沙吹過岩石的縫隙,日久天長,就慢慢將岩石吹蝕成房舍、城堡和街道。
麵對大自然創造出來的石蘑菇和魔鬼城,人們不由得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大自然的威力真是令人驚歎啊!
世界最高的瀑布
世界最高的瀑布叫安赫爾瀑布,它位於委內瑞拉東南部的圭亞那高原上。1935年,美國飛行員安赫爾駕著一架小型飛機,飛往圭亞那高原,想尋找一條傳說中的充滿黃金的河流。
安赫爾在崇山峻嶺中穿梭、盤旋,此時,他發現有數不清的小瀑布,傾瀉在幽深的河穀裏。安赫爾正在驚歎這一勝景時,突然他看見一道更大的水簾出現在前方。抬頭仰望,這道水簾直上雲霄,仿佛是從天空中傾瀉下來的。轟隆隆的水聲震耳欲聾,以雷霆萬鈞之勢瀉入萬丈深淵。
安赫爾震驚了,他看看飛機的高度計。上麵的指示高度已經超過了800米。而瀑布呢,仍高掛雲天。瀑布究竟有多高呢?
安赫爾將他的新發現公布於世,世人為之震驚。後來,一支科學探險隊排除艱險,終於抵達了瀑布的源頭。他們測量出瀑布的高度為979米,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高的瀑布。為了紀念安赫爾,人們便將這條瀑布命名為安赫爾瀑布。
安赫爾瀑布名揚天下,然而親眼目睹它的雄姿的人,卻寥寥無幾。因為,它被原始森林和崇山峻嶺環抱著,根本無路可走。想看到它,必須搭乘私人飛機前往。這可是一種極具風險的觀光遊覽活動,難怪每位搭機探勝者,都可榮獲一份“勇敢探險者”的證書呢!
罕見的熔岩湖
塔傑夫是位勇敢的熱愛科學的意大利地質學家,1948年,他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去一座活火山口進行了一番考察。
塔傑夫考察的這座火山在非洲中部,名叫尼臘貢戈火山。它已有一萬歲了,卻依然“年輕氣盛”,“愛發脾氣”,常動不動就噴出火紅的熔岩。
塔傑夫趁火山平息之機,爬上了山頂,並從火山口向下望去。隻見在下方600米深的地方,靜靜地躺著一彎新月形的熔岩湖,熔岩湖中是火紅的熔岩。
這個熔岩湖不大,它長為400米,寬為100米,塔傑夫認為,從熔岩湖的活動規律可以探知地球內部的一些奧秘。
熔岩湖噴發起來,分外壯觀。它先是噴出幾股熔岩,接著冒出煙霧。當湖中熾熱的熔岩沸騰起來後,伴隨著巨大的吼聲,一股熔岩柱衝天而起,將周圍照得通紅。
熔岩湖時而噴發,時而靜止,這是十分罕見的。科學家們對熔岩湖十分感興趣,他們認為,熔岩湖是觀察地球內部的一扇窗口。真想不到,熔岩湖還有這種特長呢!
火紅的火焰山
火焰山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中部,它東西長100千米,寬10千米,高度為400~500米。火焰山通身火紅,遠遠看去真像著了火似的。那麼火焰山是如何來的呢?
相傳,很久以前,火焰山地區是一個綠洲,這裏流水潺潺,果木繁茂。人民生活在一片幸福、和美的環境中。可是有一天,從西方來了一條惡龍,它口噴火焰,到處橫行。不久,惡龍將生機勃勃的綠洲變成了一片荒蕪的窮山惡水之地。
玉皇大帝得知這一消息後,萬分震驚,他調集來天兵天將,將火龍殺死。火龍落在地上,化成了一座冒著火焰的山。玉皇大帝呼風喚雨,將火焰澆滅。於是,火焰山就形成了。
這隻是個神話傳說,那麼火焰山究竟為什麼是火紅的呢?讓我們走近火焰山,去看個明白。火焰山全部是由火紅的砂岩和頁岩組成的。在距今一億年前,堆積在這裏的沙石泥土經過高溫氧化,大雨淋溶,形成了大量紅色的氧化鐵。後來,由於地質變遷,這兒成為山脈,於是就形成了火焰山。
火焰山地處我國西部的炎熱、幹旱地區,山上寸草不生,滴水不流。當晴空萬裏,烈日炎炎時,火焰山的紅色岩石紅光閃耀,雲焰繚繞,真的像熊熊的火焰在燃燒一樣。
中國古代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他首先把四分五裂的中國統一起來。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秦始皇逐漸衰老後,便派人去求長生不老之藥;同時,他又驅使20萬人,為他在驪山修建一座巨大的墳墓。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墓非常巨大,它分內外兩城。內城是方形,周長2525米;外城是長方形,周長6264米。在地麵上,還蓋有寢殿、廟宇、樓台等建築,氣勢非常壯觀。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領30萬人來發掘秦始皇陵,從陵中挖出的寶物,運送了一個月。隨即,項羽一把火燒毀了地麵上的建築。
2000多年過去後的今天,秦始皇陵在地麵上隻留下了一座47米高,周長2000米,占地25萬平方米的巨大土丘。由此推斷,當初,秦始皇陵該是多麼宏大、壯觀啊!
1974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東側地下6米深處,發現了一號、二號、三號,三個規模宏大的兵馬俑坑。在坑內,有700多件陶製的士兵和陶製的馬匹,以及許多熠熠閃光的兵器,如銅劍、矛、弓弩等。
如今,這裏已建成為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並對外開放,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然而,這隻是秦始皇陵墓中很少的一部分,全世界都在期待著早日一睹秦始皇陵墓的全貌。
鄭和下西洋
五百多年前,明朝皇帝明成祖為了顯示明王朝的威德,派鄭和率船隊遠涉重洋,到當時中國人還很陌生的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
鄭和的船隊據稱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有200多艘船,而且很多都是大號船,在當時是很少見的。1405年6月的一天,船隊從蘇州城出發進入東海,整個船隊浩浩蕩蕩,連綿幾十裏,排列十分整齊。每當號角吹起,此起彼伏,互相呼應,更顯得聲勢浩大,真讓人歎為觀止啊!船隊一駛入南海就遭遇上海盜搶劫客船。鄭和指揮船隊向海盜進攻,明軍將士特別英勇,海盜嚇得狼狽逃竄。為進一步剿滅海盜,為當地人清除後患,鄭和派出很多艘戰船包圍了海盜的大本營。一聲令下,眾將士勇敢殺敵,殲滅好幾百名海盜,端掉了海匪的老窩,除了一大害,重新保證了海上航行的安全。
鄭和的船隊又向西行駛,來到馬來西亞的滿刺加,鄭和宣讀了明成祖冊封酋長為國王的詔書。在那時候,滿刺加當地的人還不會種田。鄭和就命令工匠為當地人打造農具,從船上的稻穀中選出些好的作種,率士兵上島開荒,教會當地人種糧。
船隊繼續西行,繞過了整個印度半島的南端,訪問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國家。在這裏,中國的絲綢、瓷器成為搶手貨,很多達官貴人都爭相用金銀珠寶換取它。這些國家的人們對明朝都特別神往。
鄭和的船隊經過兩年多的遠航後終於回到了中國。此後鄭和率船隊七次下西洋,傳播了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國和海外各國人民的友情。
征服可可西裏
在中國西南部有一個號稱“世界屋脊”的地方,它就是著名的青藏高原,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在那個自然環境特別惡劣的地方,有一座人類從未征服過的可可西裏峰。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被一批勇敢的科學家考察者揭去神秘的麵紗。
整個考察過程異常艱苦。風暴和嚴寒是考察隊員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雖然是初夏季節,但這裏卻風暴肆虐,地凍天寒。隨海拔的不斷升高,氣溫愈加下降,帳篷像冰窟般的寒冷。隊員們呼出的氣竟能很快結成晶瑩的雪花,隔著厚厚的手套,手還是會被凍得失去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