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3 / 3)

海市蜃樓

一位攝影師行走在一片廣闊的草原上。天氣又熱又幹燥,一點風也沒有。他坐下來,想喘口氣。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大湖,碧波蕩漾。他跳起來,用盡全力朝前跑。但他跑著跑著,大湖卻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原來,他遇到了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一般在無風或者風力非常微弱的氣候條件下出現。最有趣的海市蜃樓,應該屬“荷蘭船事件”。

30年代的一天,一艘輪船正從歐洲駛往美國。當船行駛到大西洋時,前方突然出現了一條怪船。那是一艘十六世紀的帆船,船上還有許多乘客,正揚著巨帆駛來。它越來越近了,眼看兩船就要相撞了!船長趕快命令舵手改變航向,帆船便從輪船的左舷旁擦過去了。輪船上的人看得很清楚,這是一艘古代的荷蘭船,船上的人穿戴都是古代的服裝。他們高舉著手,像是在喊救命。但奇怪是,任憑他們的手舉得再高,嘴張得再大,就是聽不到一點的聲音。幾年後,經曆了這次事件的人們又在電影上見到了這艘帆船。原來在當時,有家電影公司正在海邊拍攝荷蘭帆船的電影。由於光線的折射,竟使它在大西洋中形成了海市蜃樓。

地球之淵

在波濤洶湧的西太平洋裏,有一個世界上最深的地方,稱為“地球之淵”。它位於菲律賓以東,名叫馬裏亞納海溝。這條海溝全長2500多公裏,平均寬度70公裏,大部分地區都有8000米之深。它的最深處處在溝的南端,叫“挑戰者深淵”,水深11034米,即使把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峰放到裏麵,還要離海麵2000多米呢!這一深淵是由英國海軍的海洋調查船“挑戰者號”最先發現的,所以人們便用船的名字來給它命名。

挑戰者號是用儀器來確定深淵深度的,並沒有人下到海底。為了了解那裏的生態情況,探險家皮卡德和瓦爾什決定拜訪這一地球最深處。他們自己設計了深潛器,將探險的日期定在1960年1月25日。

上午8點32分,深潛器載著兩位勇敢的探險家,向一個遙遠的未知世界下潛。在降落到海底的過程中,深潛器外殼的電線孔曾出現過漏水,艙裏的東西還被強大的水壓壓得爆裂了,但他們還是平安地下到了11034米的深處。通過水下燈光看去,兩位探險家驚奇地發現,這裏也有生物生活。一種魚體形扁平,眼睛生長在頭部側方;一種小蝦顏色鮮紅,在泥水中浮遊……。它們終日生活在海底巨大的水壓之下,真使人稱奇。

布韋島

地球表麵最僻遠的島嶼是南大洋中的布韋島。對於任何一個探險者來說,發現它的興奮都如曇花一現,因為這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地方。該島的一個陡崖包圍的活火山,全部被冰蓋所覆蓋。島上的天氣通常很糟糕,登島的嚐試很少有成功的。被放逐到該島的任何一個人確實會感到十分孤寂;最近的陸地是其南1689公裏處的杳無人跡的屈朗寧·毛德地的南極海岸;南非的開普敦位於其東北2558公裏處。

布韋島是由法國航海家布韋於1739年1月1日發現的,當時他正在尋找一個被另一個法國人波爾梅爾·德·岡內維爾於16世紀早期描述成神秘的熱帶天堂的地方。由於持續大霧和有一個船員生病,因此布韋沒能登陸,被迫退卻。他確信已發現了南大陸的外端,並將其命名為瑟庫姆錫興角。他記錄了島嶼的經度和緯度,然而當他回到法國時,他所能報道的是,他發現的不是一個熱帶天堂。隨後,其他幾個探險者、著名的航海家,如詹姆斯·庫克船長和詹姆斯·克拉克·羅斯相繼尋找該島但都沒有成功。他們述說失敗的主要理由是他們找錯了地方。而布韋像當時的其他航海家一樣沒有精確測定經度的工具。性能可靠的天文鍾是測量經度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當時卻沒有開發出來,精確的航行成為尋找這個麵積僅51平方公裏、高僅935米的小島的首要條件。

在布韋發現該島後的許多年間,該島的存在一直有人懷疑,但大約70年以後,兩個英國捕鯨者詹姆斯·林賽和托馬斯·霍珀於1808年再次發現該島。1822年美國人本傑明·莫雷爾首次登上該島,為表示對發現者的敬意,將其取名為布韋島。1825年12月16日,英國海豹捕獵業探險隊的喬治·諾裏斯又一次發現該島,並將其改名為利物浦島,作為國王喬治四世的財產。諾裏斯還命名了附近的湯普森島,並把它描述為起源於火山的島嶼。自此以後,這座島嶼就再也沒有人看到過,因而被視為不複存在的了。但是,現代的觀點認為,它是毀滅於1895年或1896年的火山噴發。後繼的來訪者重新界定了布韋島的位置,然而,直到1898-1899年,德國深海考察隊才將其位置可靠地確定下來,即南緯54°26′和東經3°24′,但與布韋確定的東經28°30′的經度相差甚大。

布韋島上的野生生物是典型的南大洋區係,但因裸露地少得可憐,所以植物也極少。島上和島的周圍有企鵝和海豹,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早期捕海豹的遠征隊來此獵取海豹的皮毛和海象油。另外,相對而言。來訪的人數很少,尚未有人在島上過冬。地球上最僻遠的一片陸地似乎注定也是最孤寂的地方。

亞馬遜河流域

亞馬遜河長6565公裏,僅次於長6648公裏的尼羅河,是世界第二長河。亞馬遜河流域蘊含著世界上麵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它占地約600萬平方公裏,跨越9個國家。這一浩瀚的熱帶雨林的生命血液就是巨大的亞馬遜河及其眾多的支流,兩者共蓄容了世界河流總水量的75%。

在這浩瀚的熱帶雨林裏生長著100多萬種植物和動物,是世界基因遺產的博物館。即使在一較小的區域內,物種的多樣性也是顯而易見,僅僅10平方公裏的熱帶雨林地段內,就有1500種有花植物、750種樹林、125種哺乳類動物、400種不同的鳥類、無數的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許多種群還尚未記錄和鑒定,科學家們隻能推測該雨林的真實財富和自然資源的多樣性。

亞馬遜河及其支流供養著2000多種魚類和許多稀有的哺乳類動物和爬行類動物,包括亞馬遜水牛、平克河海豚、大水獺和眼鏡寬吻鱷。魚的多樣性更不同凡響,從小的臭名昭著的紅腹水虎魚(一種膽小、貪婪、大群出沒的食肉動物)一直到以岸邊樹上落入水中的樹籽和果子為食的其他近親品種。能長到1米長的、可躍出水麵掠食低懸於樹枝上的甲蟲。

近年來,雨林的采伐達到令人驚恐的程度,每小時大於4平方公裏的森林不可複原地消失了。對於複雜多變的生態係統的不加區別地破壞具有全球性影響,威脅著野生生物的生存,威脅著幾世紀來一直生活在森林內的美洲印第安土著的生活,威脅著子孫後代欣賞和揭示雨林奧秘的機會。

當地的美洲印第安部落與雨林和諧相處,他們仿製自然,以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開發利用雨林。哥倫比亞政府確認印第安人是森林的最佳掌管者。為森林持續利用提供了一線希望之光。1989年建立的奇裏比奎特國家公園,麵積10000平方公裏,禁止一切外來的采伐,將管理權留交給印第安人。盡管國家公園麵積很大,但僅占雨林總麵積的017%。印第安人的傳統習慣是種植絲蘭樹、胡椒樹、芒果樹和其他作物。經過一小段時間的豐產後,部落就繼續遷移,清除另一個森林中的花園;讓老的森林中的花園恢複為雨林景觀。可能因火燒引起的對森林中的花園自然清除,少則40年方可恢複到成熟的天然林;對於因徹底砍伐造成的完全不可逆轉的破壞,即使花200年時間,森林中的花園還遠非完好。

夏威夷群島

夏威夷群島位於北緯19到29度的北太平洋中,西起庫雷島和中途島,東到夏威夷本島,延伸長度2415公裏,群島似乎與環繞太平洋邊緣的“火環”中的任何一座火山沒有關係。其他大部分火山都與深海溝聯係在一起,海溝正處於大洋殼楔入大陸邊緣下的地幔中支的地方。這一稱為潛沒的過程,因大洋地殼板塊的沉降產生了摩擦熱,這就為海溝以外的火山依次提供熱源。

相反,夏威夷群島正處於地球地幔層的一個熱點之上,是一個點狀熱源。地質學家認為現有30多處這樣的熱點,都與地球內部有著固定的相關性,並具有跨越地質年代的長壽特點。這就意味著處於移動的大洋殼之下的熱點,由於大洋殼運行其上而產生一係列火山。

這恰恰就是在夏威夷群島發生的事情。西太平洋的洋殼穩定地向西移動,在熱點的生命周期內,洋殼似乎移動了2414公裏。所有的夏威夷群島鏈都是火山島,最老的火山島在西端,而最活躍的——因而也是最年輕的——火山島,就在群島鏈東端的夏威夷本島。

夏威夷是一個130公裏×153公裏的略呈三角形的島嶼。最高點冒納凱阿火山的山頂海拔4205米,當從位於海平麵下5998米的洋床基底量算時,它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冒納凱阿的高度和位於大洋中部的清澈而未受汙染的大氣圈一起,使其成為安裝數台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天文望遠鏡的理想場所。

夏威夷的大多數近代火山活動均發生在基拉韋亞火山,該火山口離海拔4170米的山頂約32公裏,自1983年以來接連不斷地爆發。莫庫阿韋奧的火山口深183米,占地麵積104平方公裏。最著名的噴發特征是壯觀的熔岩噴泉,它將紅熱的熔岩拋向高達90米的空中,噴泉偶爾可達503米高。

離開火山口的熔岩,就像一條溫度高達攝氏1100到1200度的玄武岩組成的深紅色河流,沿著山丘向下流動。熔岩的流動性很大,流動速度能達到每小時32公裏以上。熔岩流經之處一切都是燃燒的,道路受阻,當熔岩流進入大海時,就在爆炸聲中冷卻。類似的火山噴發給這個熱帶天堂的旅遊者帶來驚人心魄的刺激。

東非大裂穀

東非大裂穀是地球這顆行星最大的地質特征之一。從峽穀一側的斷層崖頂部看到的是一覽無餘的深而平底的峽穀全景,有些地方峽穀太寬以至不能看到遠處的一側。大裂穀的西支從南部靠近莫桑比克海岸的馬拉維湖起,向北沿著非洲大湖群到維多利亞湖西岸,延伸約3075公裏。東支始於維多利亞湖東岸,繼續北行約2574公裏,從坦桑尼亞經肯尼亞進入埃塞俄比亞和被稱作“阿法爾三角區”的綜合體,這是一個火山和地震高發地區。裂穀在這裏分支:一支繼續北上紅海,另一支向東伸入亞丁灣。

德國氣象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世紀之交發展了大陸漂移學說,他注意到紅海相對的兩岸形成完美的匹配,而且如果把非洲滑向阿拉伯半島,除也門將迭置在“阿法爾三角區”外,紅海可以閉合起來。地質學家現已確認這兩個地區的火山岩較紅海的年輕,因此這兩個地區不可能存在於紅海開裂之前;那麼這種匹配過去該是完美的。

活躍的裂穀帶以地震和火山活動為特征,在非洲裂穀中,“阿法爾三角”是目前最活躍的部分。這裏常有地震,但裂穀的形態尚不夠壯觀,因為數千年來的火山活動伴隨著大量的熔岩噴出,已注滿了穀地。近期的火山活動出現於維多利亞湖周圍——西側以烏幹達西南部的維龍加山脈為主,東側集中於坦桑尼亞的北部。坦桑尼亞有倫蓋火山,這是惟一的碳酸岩活火山,熔岩就像火山噴發的石灰岩,在噴發後24小時內岩石變成髒雪的顏色。

非洲裂穀的另一主要特征,尤其在西支,是沿著裂穀底部形成繼續的線狀分布的湖群。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第二深水湖泊。其底部有5000多米的沉積物,表明有一段長長的或非常快的斷裂曆史。裂穀陡峭到令人難以攀登,許多遊客將他們注意力轉向具有非洲特征、豐富的野生動物。恩戈羅火山口是一個20公裏寬的破火山口,它是在約300多萬年前一次大爆發中形成的,是非洲最好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那裏有野生動物中的象、開普水牛、獅子和鬣狗。倫蓋火山的北部是納特龍湖,這是一個很淺的湖泊,部分靠富含蘇打的溫泉補給,湖中生長著大量藻類,為成千上萬粉色紅鸛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地。在倫蓋火山和恩戈羅火山之間是奧杜瓦伊峽穀,以人類化石聞名,並被有些人看做是人類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