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時渾渾淪淪。如此行持。到七日之間。懸胎鼎中。則大藥始萌矣。黃庭經雲。晝夜七日思勿眠。
易雲。七日來複。又雲。複其見天地之心乎。丹經雲。天女獻花。龍女獻珠。即此也。前小周天。以元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聞風聲。腦後鷲鳴。身有湧動。鼻有搐氣。經此效驗。當采大藥出爐。行大周天之功。以靜而照。以柔而用。待動而引。護持而行。切防蹊路危險之患。則過關之法得矣。伍衝虛雲。五龍捧聖。丹經雲。轉神入定。是也。藥當此際。自然流動。活潑。必上衝於心。心宮不能透。自轉向下田。前至陽關。陽關已閉。自轉於後。而衝夫尾閭。
尾閭不通。由尾閭而奔穀道。如穀道開而未防。大藥泄去。前功廢矣。此名下鵲橋之危險也。
須以真意度過。則無患矣。而大藥衝尾閭不透。自上升夾脊。而穿玉枕。直貫頂門。佛雲。
一箭射透九重鐵鼓。即此義也。遂向前下至印堂。印堂髓阻不通。恐妄馳鼻下虛竅而泄。泄則前功廢矣。此名上鵲橋之危險也。學人。不可不預防也。須以真意引過印堂。降下十二重樓。古人謂之服食。又雲。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而丹至於神室之中。點化陰神。謂之取坎填離複成乾坤定位。此大周天之功法也。大藥既歸於中宮。須用抱元守一之法。其法如龍養珠。如雞抱卵。古人謂之養道胎。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書雲。允執厥中是也。
元神寂照於中下二田。相與渾融。化一虛空境界。使元神靜養道胎。守至二三月。則元氣動機甚微。識性漸漸消磨。真性漸漸靈覺矣。守至四五月。則元氣因元神寂照。以絕飲食。斯為胎仙矣。更守至六七月。昏睡全無。頭目爽快。守至八九月。百脈住停。口鼻絕無呼吸。
更守至十月之期。元神大定。已足純陽。華陽曰。十月道胎火。一年沐浴功。正謂此也。於是功到此際。則能生智能。自有六通之驗矣。六通者。漏盡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
他心通。神境通。是也。前煉精之時。精不走泄。則成漏盡通。此後方得五通。蓋天眼通。
能觀天上之事。天耳通。能聞天上之言。宿命通。能曉前世之因。他心通。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惟有神境一通。若以識神用事。專喜言人間禍福。而不能保扶心君。則入於魔道矣。豈不歎哉。須慧而不用。則能轉識成智。始得性固而胎圓也。胎已滿足。神以純全。斯時隻知。有神。而不知有氣。則識性死而真性靈。其胎不可久留。恐有滯胎之患。再用徙法。自中下二田。徙至上田。尹真人雲。五氣俱朝於上元。三華皆聚於幹頂。靜養百日。直至功純。垂簾偶見。六出紛紛。遍彌六合。則出神之景至矣。猛然霹靂一聲。元神自天門而出。慎勿驚恐。驚恐則金光比散矣。如有奇怪之物。不可著認。俟金光如車輪之態。即收歸於上田。養至七日。再出又旋收焉。一出一入。由近而遠。切勿躐等。嬰兒幼小恐迷失忘歸。或有天魔來試。亂我心君。出入必須謹慎。方可成太虛之體。古人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倘煉已未純之士。多由此境而壞也。若乳哺三載陽神老成。自可達地通天。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金石無礙曆遍此驗。方行煉神還虛一著。九年麵壁功夫。及臻形神俱妙。以待丹書下詔。方證天仙之果。永享無疆之福。古雲。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柯懷經雲。萬物歸原隻一圈。是也。然言雖淺陋。法自仙傳。後學若潛閱是書。下手功勤。靡不見驗。如能離塵脫俗。九轉丹成。指日可與鍾呂並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