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他是一個忠於夢想的人,所以他成功了3(1 / 1)

很少有人能像喬布斯那樣一生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很多人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僅僅會讓你感到快樂,對於很多人來說,興趣還可能是一直指引他事業成功的指南針。喬布斯就是一個一直追隨自己的興趣而成為巨人的人。很多傑出的成功者都非常重視自己的興趣。

有人說上帝在每個人出生後的幼年、少年經曆中都給他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有的人,在合適的時候,讓這顆種子開始發芽,獲得了最強大、最原始、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但有的人並且是很多人,都沒有能夠讓這顆種子發芽,於是他們沒有興趣目標,沒有成長動力。

喬布斯是那個從小就讓興趣發芽的人。10歲時,喬布斯對電子學方麵的興趣就明顯表現出來了。在加利福尼亞州,新興的電子公司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每逢周末,一些惠普和其他電子公司的工程師就會在自家的車庫做維修。一次,一個工程師送了他一個碳晶麥克風。搬到洛斯阿爾托斯市後,喬布斯覺得自己進了天堂:他隨時都能在各處的箱子翻到一兩隻廢棄不用的電子元件,拆開來看個究竟,玩上好幾個小時。

喬布斯曾在回憶他到惠普公司的生產線上打工時的情況時說:“我還記得第一天在惠普公司的生產線上打工的情景,我對一位叫做克瑞斯的領班說,暑假能在惠普公司打工實在是讓我欣喜萬分,還告訴他在這個世界上令我最感興趣的東西,就是電腦。”

後來喬布斯創造了蘋果公司,創造了一係列卓越的電子產品,改變了世界,實現了野心都是得益於他從小就發芽的興趣。當然,我們說起喬布斯的成功,把部分功勞歸功於他的興趣,但這並不是說光有興趣就能成功,而是有了興趣就有了成功的動力。喬布斯,或者其他很多世界級的大師們,他們的成功,都是得益於真正找到了激發自己生命潛能的興趣和愛好,並且能夠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最適合自己做的事情上,投入全部精力和熱情,這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曾經有個轟動一時的報道:38歲的蔡偉正式被複旦大學列入博士生擬錄取名單。他並非出自名門,沒有所謂“家學”的影響,隻是因為他自幼熱愛書法,學生時代迷上了唐詩宋詞,高二時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錫圭先生的一篇論文,從此被傳統“小學”吸引。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20年研習古文獻的經曆“沒有人指導,是憋出來的”,“初中成績還不錯,到了高中,理科就學不進去了,就隻對古典詩詞感興趣”。他高考落榜後曾進廠當了3年工人,下崗後,他幹過食堂的“刷碗雜工”,入複旦前都還在當著“神牛”三輪車夫。但他無論做什麼,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一有空,他就讀著這些“稀奇古怪”的文字,對古文獻的研究興趣依然不減,以至於“他對古人的行為和想法感同身受”。所以他即使沒有考上大學,沒有上過大學的課程,但是他對古文獻的研究已經能夠達到博士的水平。可以想見,他以後走的路就成為自然而然的常理了。

從蔡偉走過的路看,愛好和興趣是一個人成功的階梯。每個人都想成功,經曆對每個人來說也許不一樣。但是有一點,他們和喬布斯、蔡偉是一樣的,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減對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的探求。

現實中有太多人,一旦工作或環境有了變化,就常常不再堅持自己原來的愛好和興趣,以至於在自己原有的興趣和愛好中,本有望像蔡偉一樣成功的路變成了泡影。

一個人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作,實際上是一種幸運,但是如果能夠選擇而沒有選擇,將會是人生的遺憾。

喬布斯的老朋友,比爾?蓋茨上也是因為在中學時就特喜歡電腦和軟件設計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研究。在哈佛法學院讀書時,他還是念念不忘軟件,常在計算機房裏泡到深夜,還創辦了自己的軟件公司。他明白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功,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業時,他毅然決定放棄人們羨慕的律師前程,全力以赴投身於自己喜愛的軟件事業。喬布斯說:“我認為我們兩個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在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時間,發現了我們真正愛做的事。”

可見,隻有從愛好和興趣出發,才能像喬布斯他們一樣,一直保持對工作的興奮感和成就感。當今社會,有些人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要在這種普遍性的情況下,尋找興趣這個原動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總之,那些有成就的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無論才智高低,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他們必然是在做自己最熱愛的事情,並且為此勤奮工作。所以,如果一個人始終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一開始還做得不太好,但隻要他願意花時間去學習,願意象喬布斯那樣完全的投入其中,不斷地努力,自然會把事情越做越好。當他把事情做到最好時,榮譽和財富也就隨之而來,這樣的成功,才會帶給他更多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