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生於當世,貴能成大功,太上有立德,其下有立言〔二〕。闒茸而不才〔三〕,先〔四〕器能當官〔五〕,未嚐服斯囗〔六〕,無所效其勳。中心時有感,援筆紀數文〔七〕,字以綴愚情,財令不忽忘〔八〕。芻蕘雖微陋,先聖亦谘詢〔九〕。草創〔一0〕敘先賢,三十六篇〔一一〕,以繼前訓〔一二〕,左丘明五經〔一三〕。
〔一〕鐸按:凡古人著書,敘皆在後,又多為韻語,此亦然。
〔二〕襄廿四年左傳。
〔三〕史記賈誼傳雲:“闒茸尊顯”,索隱引胡廣雲:“闒茸,不才之人。”
〔四〕“先”疑“囗”。
〔五〕文十年左傳雲:“當官而行。”
〔六〕新書官人篇雲:“王者官人有六等,六曰廝役。”斯。廝古今字。哀二年左傳:“人臣隸圉免”,杜注:“去廝役。”釋文:'
“廝”字又作“斯”。’引韋昭注漢書雲:“析薪曰斯。”按詩:“墓門有棘,斧以斯之。”毛傳:“斯,析也。”說文無“廝”字,依音義當作“斯”。宣十二年公羊傳:“廝役扈養”,新序雜事四亦作“斯役”。漢書食貨誌雲:“服役者不下二人”,顏師古注:“服,事也。”鐸按:“囗”程本作“役”。囗,古文役。
〔七〕初學記廿一引尚書中候雲:“元龜負圖出,周公援筆以時文寫之。”
〔八〕“財”與“纔'同。說文雲:“忽,忘也。忘,不識也。”二字連文。漢書翟方進傳:'陳慶雲:“前我為尚書時,嚐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餘。”’
〔九〕詩板雲:“先民有言,詢於芻蕘。”按漢書藝文誌論小說家雲:“閭裏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此文本於彼。
〔一0〕論語雲:“裨諶草創之。”
〔一一〕“先賢”二字疑誤。鐸按:“先賢”與“前訓”當互易。此節通為五言,“六”上疑脫“有”字。
〔一二〕周語雲:“谘之前訓。”鐸按:“以”上疑脫一字。
〔一三〕白虎通五經篇雲:“五經何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左傳序疏:沈氏雲:'嚴氏春秋引觀周篇雲:“孔子將修春秋,與左邱明乘如周,觀書於周史,歸而修春秋之經,邱明為之傳,共為表裏。”’漢書藝文誌注:“左邱明,魯太史。”按“草創”下數語,疑有脫誤。
先聖遺業,莫大教訓。博學多識,疑則思問〔一〕。智明所成,德義所建。夫子好學,誨人不倦〔二〕。故敘讚學第一。
〔一〕論語。凡經書已注本篇者,此不重出。
〔二〕論語。
凡士之學,貴本賤末。大人不華,君子務實〔一〕。禮雖媒紹,〔二〕必載於贄〔三〕。時俗趨末,懼毀術〔四〕。故敘務本第二。
〔一〕文五年左傳雲:“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二〕儀禮聘禮雲:“士為紹擯。”
〔三〕孟子雲:“出疆必載質。”“贄”與“質”同。白虎通文質篇雲:“贄者質也;質己之誠,致己之悃愊也。”
〔四〕句脫一字。程本作“行術”。鐸按:“術”上疑脫“聖'字,下雲“遂遠聖述”,是其例。
人皆智德,苦為利昏〔一〕。行汙求榮〔二〕,戴盆望天〔三〕。為仁不富,為富不仁〔四〕。將修德行,必慎其原。故敘遏利第三。
〔一〕史記平原君傳論雲:'鄙語曰:“利令智昏。”’說苑貴德篇雲:“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為善德者,利敗之也。”
〔二〕漢書楚元王傳劉向封事雲:“行汙而寄治,身私而托公。”
〔三〕漢書司馬遷傳答任安書雲:“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後漢書第五倫傳雲:“戴盆望天,事不兩施。”
〔四〕孟子。
世不識論,以士卒化〔一〕,弗問誌行,官爵是紀。不義富貴,仲尼所恥〔二〕。傷俗陵遲〔二〕,遂遠聖述〔四〕。故敘論榮第四。
〔一〕字誤。王侍郎雲:'“卒化”當作“族位”。論榮篇雲:“今觀俗士之論也,以族舉德,以位命賢。”下文又以族。位對文,是其證。’
〔二〕論語。
〔三〕荀子宥坐篇雲:“世之陵遲亦久矣。”漢書於定國傳雲:“俗化陵夷”,顏師古注:“言頹替也。”“陵夷”與“陵遲”同,說文作“夌囗”。
〔四〕“述”字誤。俞樾雲:'述,讀為“術”。詩日月篇:“報我不述”,釋文曰:“述,本亦作術。”述。術古通用,非誤也。’鐸按:俞說是也。下敘本政雲:“述在於君”,亦以“述”為“術”。
惟賢所苦〔一〕,察妒所患,皆嫉過己,以為深怨〔二〕。或因纇釁〔三〕,或空造端〔四〕。痛君不察,而信讒言〔五〕。故敘賢難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