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往往上午收拾妥當的桌麵,到了下午又是一片淩亂,這個學生又擔心教授會在下午來到,於是在下午又收拾了一次。可他想想又覺得不安,如果教授在一個小時後出現在教室,仍會看到他的桌麵淩亂不堪,便決定每個小時收拾一次。
到最後,他想到,若是教授隨時會到來,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麵不整潔,終於,學生想清楚了,他無時無刻不保持自己桌麵的整潔,隨時等候教授的光臨。
老教授雖然尚未帶著神秘禮物出現,但這個學生已經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禮物。
有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足以令他成功的機會。而事實上,機會無所不在,重點在於:當機會出現時,你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的人不願走崎嶇的小道,遇到艱辛或繞道而行,或望而卻步,他們常與機遇無緣;而另一些人,總是很有耐性,嚐試著解決難題,不怕吃千般苦、曆萬道嶺,結果恰恰是他們能抓住“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機遇。
機遇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它的到來,條件往往十分苛刻,且相當稀缺難得,它並非那樣輕易得到。要獲得它,需要準備相當充足的實力、雄厚的才能功底。機遇相當重情誼,你對它傾心,它也會對你鍾情,給你報答。但機遇絕不輕易光顧你的門庭,不願意花費“投入”的人,也決然得不到它的偏愛與回報。喜劇演員遊本昌深有所悟地說:“機遇對每個人都是相等的,當機遇到來時,早有準備的人便會脫穎而出;而那些沒有任何準備的人,隻能看著機會白白地流失。”
機遇絕非上蒼的恩賜,它是創造主體主動爭來的。機遇是珍貴而稀缺的,又是極易消逝的。你對它怠慢、冷落、漫不經心,它也不會向你伸出熱情的手臂。主動出擊的人,易俘獲機遇;守株待兔的人,常與機遇無緣,這是普遍的法則。你若比一般人更顯出主動、熱情的話,機遇就會向你靠攏。
掌握信息,捕捉機遇
機遇總是轉瞬即逝,為了能夠在機遇來臨的那一刹那牢牢地抓住它,我們必須做好一切準備工作,這工作中就包括“掌握信息”這一項。
1993年,劉永森離開黑龍江,像很多人一樣漫無目的地來北京尋找掙錢的機會,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因為喜好速記,所以經常練練手,於是就有一些人知道他有速記這個“絕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中央黨校的一位老先生邀去做速記,由老先生口述,他做記錄。由於多年的練習,他對此輕車熟路,出錯率很低。
以此為契機,劉永森以10萬元注冊了北京文山會海速記公司,在北京這個速記覆蓋率不足10%的市場中全力地發展速記業。口口相傳,他開始陸續為個人做速記。這時候,他才重新審視自己所掌握的速記技能,才開始觀察北京市場對速記的需求。結果發現,自己身處的這個地方是速記發展最理想的市場,於是,他花2000元買了一台舊筆記本電腦,從此樂此不疲地為他人做速記。這時候,他已不僅為個人做速記,而且開始承攬各種會議。
在北京市場,速記成為一種商業行為也隻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畢竟有了一個開始,而且還顯現強大的潛力。劉永森說:“這是個不成熟的領域,我碰巧有這個不成熟領域裏成熟的技術,把握住了這一點,我就成功了一半;還有,不管麵對什麼壓力,我都會堅持已經認定的目標,這樣我就得到了成功的另一半。”
可見,如果沒有捕捉信息抓機遇的能力,縱然身懷絕技也不一定有用武之地。而抓住機遇,就有了強項施展的舞台,在施展強項的同時,強項也得到了更多的打造,變得更強了。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生就是一係列機遇的組合。”所謂“應運而生”,“時勢造英雄”,無論“運”還是“時勢”,都不過是“機遇”的另一種符號。成功者,其成功之處,就在於他能隨時把握住人生的機遇、時代的脈搏。
機遇雖然稍縱即逝,但也並非不可把握,那麼,要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創造機遇,就必須處處留心,捕捉信息。